[实用新型]圆捆卷捆机有效
申请号: | 201720201107.1 | 申请日: | 2017-02-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6866096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12 |
发明(设计)人: | 刘贵林;鲍志亮;戴晓军;李志杰;高晓宏;范春茂;王俊跃;张平;张宁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呼和浩特分院 |
主分类号: | A01F15/07 | 分类号: | A01F15/07;A01F15/10;A01F15/1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010020 内蒙古自*** | 国省代码: | 内蒙古;1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圆捆卷捆机 | ||
1.圆捆卷捆机,其特征在于:它主要包含传动轴(1)、牵引架(2)、齿轮箱(3)、捡拾器(4)、导向器(5)、喂入装置(6)、切刀装置(7)、前舱(8)、后舱(9)、缠网装置/捆绳装置(10)、放捆装置(11)、行走装置(12)、传动系统(13)、液压系统(14)和电路系统(15);前舱(8)和后舱(9)共同形成圆捆卷捆机的主体-卷捆室,二者在分舱面的上端铰接,在成捆时闭合,在放捆时打开,由液压系统(14)控制;在前舱(8)的前下方喂入口处设置有喂入装置(6),喂入装置(6)下方设置有切刀装置(7),喂入装置(6)前下方设置有捡拾器(4),捡拾器(4)可在液压缸的作用下绕安装点旋转调节高度,捡拾器(4)上方设置有导向器(5);齿轮箱(3)设置在前舱(8)前部,位于喂入装置(6)上方;缠网装置/捆绳装置(10)设置在前舱(8)前上方,位于齿轮箱(3)上方,缠网装置和捆绳装置可以二选一配置;齿轮箱(3)前方设置有牵引架(2),在左右两端与齿轮箱(3)连接,传动轴(1)连接拖拉机输出端与齿轮箱(3)输入端;行走装置(12)设置在前舱(8)底部,在行走装置(12)上设置有放捆装置(11);传动系统(13)、液压系统(14)和电路系统(15)主要分布在卷捆室前方和两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圆捆卷捆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齿轮箱(3)采用锥齿轮传动形式,拖拉机输出轴和齿轮箱输入轴(3-1)通过传动轴(1)连接,动力进入齿轮箱(3)后,经过2对锥齿轮副和2根半轴将动力传递至机具两侧,齿轮箱(3)两侧的输出轴(3-2)上安装有链轮(3-3),进一步通过链传动传递动力,齿轮箱(3)后方两端设置有安装座(3-4),前方两端设置有牵引架连接座(3-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圆捆卷捆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捡拾器(4)两端的若干组护板(4-6)上安装有尼龙填块(4-7),捡拾器主轴驱动链轮(4-2)外侧设置有护罩(4-8),护罩(4-8)上有导向加强结构,捡拾器主轴(4-9)两端和中间设置有固定盘(4-10),弹齿梁(4-11)安装在固定盘(4-10)之间,弹齿梁(4-11)端部的孔套在两侧短轴(4-12)上并通过螺纹连接与两侧短轴(4-12)固定,螺纹连接同时固定2个弹齿(4-15),两侧短轴(4-12)通过轴承安装在固定盘(4-10)上,两侧短轴(4-12)在外侧与曲柄(4-14)连接固定,处于捡拾器主轴(4-9)中间位置的固定盘(4-10)连接固定两侧的弹齿梁(4-11),中间轴(4-13)通过轴承安装在中间固定盘(4-10)上,两侧的弹齿梁(4-11)分别将端部的孔套在中间轴(4-13)两侧并用螺纹连接穿过弹齿弹齿(4-15)进行固定,其余弹齿(4-15)单独通过螺纹连接安装在弹齿梁(4-11)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圆捆卷捆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器(5)通过导向器架体(5-1)铰接在捡拾器架体(4-1)上,在导向器架体(5-1)中间设置有导向器支撑板(5-2),导向器(5)最前端设置有导向辊筒(5-3),其后方设置有加强板(5-4),再后方设置有导向齿(5-5),导向齿(5-5)铰接处设置有导向调节装置(5-6),导向器吊链(5-7)将导向器(5)挂接在前舱(8)架体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圆捆卷捆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喂入装置(6)的喂入叉组在钢管(6-1)上等距排布,叉尖的排布呈对称螺旋状。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圆捆卷捆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切刀装置(7)安装在喂入装置(6)下方,其固定轴(7-3)通过轴承(7-6)安装在连接板(7-5)的中间铰接点上,连接板(7-5)的固定端通过轴承(7-6)安装在前舱(8)架体上,连接板(7-5)的活动端通过拉杆(7-8)连接在前舱(8)架体上,拉杆(7-8)与前舱(8)架体之间设置有橡胶块(7-7)作为弹性元件,切刀装置(7)的活动轴(7-4)通过油缸(7-9)与前舱(8)架体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呼和浩特分院,未经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呼和浩特分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201107.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