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轴向电容器有效
申请号: | 201720200252.8 | 申请日: | 2017-03-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6516493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22 |
发明(设计)人: | 刘竞泽;徐滢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市国灿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G4/33 | 分类号: | H01G4/33;H01G4/224;H01G4/228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44202 | 代理人: | 张艳美,郝传鑫 |
地址: | 52300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轴向 电容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薄膜电容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具有封装结构的轴向电容器。
背景技术
目前,轴向引出型的薄膜电容器(如CBB20、CL20系列)的外封装普遍是采用在焊接好引脚的电容芯子上包缠3-4圈有粘性的阻燃马拉胶带,然后在电容器两端灌封阻燃环氧树脂的封装工艺形式。但这种封装形式有以下问题点:由于电容芯子在包缠马拉胶带时会有很多的空气滞留在马拉胶带和电容芯子之间,而且马拉胶带的粘性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大大降低,电容器封装的密闭性也随之降低,当电容器的工作环境比较苛刻时,电容芯子容易因封装密闭性降低受到外界湿气侵入,影响电容实验寿命;而且,包缠马拉胶带的会受到设备自动化和封装工序的限制,当遇到电容器产品形状或引出方式有特别要求时,无法进行自动化作业,或封装工艺困难,生产效率和一次良品率比较低,正常周期偏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轴向电容器,能够提升其自身的密闭性且便于自动化作业。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轴向电容器包括电容芯子、分设于所述电容芯子两端的喷焊层、容置所述电容芯子于其内部的塑壳、自所述喷焊层引出至所述塑壳之外的第一、第二电极引脚及灌封填充在所述塑壳与所述电容芯子、所述第一、第二电极引脚之间的环氧树脂。
与现有技术中采用包缠粘性马拉胶带的工艺相比,所述塑壳可以通过精密模具射出成型,便于自动化、批量生产及装配至所述电容芯子,极大提升了生产效率;而且,相较马拉胶带,所述塑壳与所述环氧树脂具有更好的结合性,从而使得所述轴向电容器具有更好的密闭性,从而在外界湿热环境条件下,可以更可靠地保护所述电容芯子,有效保障所述轴向电容器的使用寿命;再者,由于所述塑壳是通过射出成型批量生产形成,从而保证了所述塑壳的外形尺寸相对一致、精度高。
较佳地,所述塑壳采用具有阻燃性质的PBT塑料制成。
较佳地,所述塑壳一端形成开口,另一端形成底壁,所述底壁与所述塑壳的另一端端缘相间隔进而形成灌封空间,所述底壁形成有引脚通孔,所述第一电极引脚由所述引脚通孔穿出,所述第二电极引脚由所述开口处伸出,所述环氧树脂从所述开口处灌封至所述塑壳内部及灌封在所述灌封空间,使得所述环氧树脂完全填充在所述塑壳与所述电容芯子、所述第一、第二电极引脚之间,从而完成整个灌封过程,有效保证了所述轴向电容器的密闭性。
较佳地,所述塑壳一端形成开口,另一端形成密封底壁,所述第一电极引脚自相应的所述喷焊层延伸并弯折至及延伸在所述塑壳与所述电容芯子之间以由所述开口伸出,所述第二电极引脚直接由所述开口伸出,所述环氧树脂从所述开口处灌封至所述塑壳内部,使得所述环氧树脂完全填充在所述塑壳与所述电容芯子、所述第一、第二电极引脚之间,从而完成整个灌封过程。藉此,只需灌封一次环氧树脂,简化了生产工艺,提升了产品的一次良品率。
可选地,所述密封底壁呈球面状。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轴向电容器的正面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轴向电容器的塑壳的正面示意图。
图3是图2所示塑壳的侧面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轴向电容器的正面示意图。
图5是图4所示轴向电容器的塑壳的正面示意图。
图6是图5所示塑壳的侧面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的轴向电容器的正面示意图。
图8是图7所示轴向电容器的塑壳的正面示意图。
图9是图8所示塑壳的侧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构造特征、所实现的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市国灿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东莞市国灿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20025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