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环箍有效
申请号: | 201720199954.9 | 申请日: | 2017-03-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6637117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14 |
发明(设计)人: | 赵喆;吴坤培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L3/12 | 分类号: | F16L3/12 |
代理公司: | 深圳众鼎专利商标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44325 | 代理人: | 谭果林 |
地址: | 510030 广东省广州市越***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环箍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管材连接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环箍。
背景技术
环箍是一种气路、水路、油路等管材安装时使用的连接件,广泛应用于各个行业,从一般的工农业和日常家用到汽车、重工、航空航天等高新技术领域都有使用。现有的环箍,无论是A型蜗杆传动式软管环箍、B型和C型蜗杆传动式软管环箍或者A型强力软管夹箍、B型强力软管夹箍废,均存在夹紧盲区,即在环箍的箍带靠近端部的位置与管材之间存在夹角间隙,如此,在该夹角间隙出形成夹紧盲区,当管材在管压增加的情况下,易出现漏水、漏气等现象,给各种设备或者建筑造成潜在的危害。因此,有必要对现有的环箍进行改进,避免环箍出现夹紧盲区,以提高环箍使用时的安全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环箍,旨在解决现有技术的环箍夹紧管材时存在夹紧盲区而导致使用存在安全风险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环箍,包括箍带、蜗杆和箍罩,所述箍带包括沿长度方向设置的齿带部和箍紧部,所述箍紧部的外端延伸设有间隔布置的第一箍紧带和第二箍紧带,所述第一箍紧带与所述第二箍紧带之间形成有条形导向槽,所述箍罩与所述第一箍紧带和所述第二箍紧带固定连接,所述齿带部的外端弯曲伸入所述条形导向槽内且所述齿带部的外表面设有齿,所述蜗杆安装于所述箍罩内并与所述齿适配连接。
优选地,所述箍罩包括半圆柱形壳体,所述半圆柱形壳体包括第一长边缘和第二长边缘,所述第一长边缘延伸设有第一长板体,所述第二长边缘延伸设有第二长板体,所述半圆柱形壳体与所述第一长板体和所述第二长板体共同围设形成开口敞开的杆腔,所述第一长板体与所述第一箍紧带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长板体与所述第二箍紧带固定连接,所述蜗杆伸入所述杆腔内以与所述齿适配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一长板体的端部向外弯折形成第一长折边,所述第一长折边与所述第一箍紧带的外表面贴合并与所述第一箍紧带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长板体的端部向外弯折形成第二长折边,所述第二长折边与所述第二箍紧带的外表面贴合并与所述第二箍紧带固定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一长折边与所述第一箍紧带的外表面焊接或者铆接,所述第二长折边与所述第二箍紧带的外表面焊接或者铆接。
优选地,所述蜗杆包括杆件和设于所述杆件一端的端帽,所述杆件伸入所述杆腔内以与所述齿适配连接,所述端帽与所述半圆柱形壳体的侧端抵接。
优选地,所述杆件靠近所述端帽的外表面设有环形限位槽,所述半圆柱形壳体与所述环形限位槽对应的位置设有与所述环形限位槽适配连接的限位环。
优选地,所述限位环的中部设有松紧开口。
优选地,所述半圆柱形壳体与所述第一长板体和所述第二长板体一体成型。
优选地,所述齿带部与所述箍紧部一体成型。
优选地,所述箍带为弹簧钢箍带或者不锈钢箍带。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环箍,使用时,将箍带置于管材的外围并朝正方向旋拧蜗杆,由于箍罩与第一箍紧带和第二箍紧带固定连接,且蜗杆安装于箍罩内,那么蜗杆旋转时会带动与蜗杆适配连接的外表面具有齿的齿带部相对于第一箍紧带和第二箍紧带移动,又由于齿带部的外端位于条形导向槽内,那么齿带部被限定在条形导向槽内并朝向条形导向槽的内端移动,从而与第一箍紧带和第二箍紧带交叉配合并贴紧在管材的外表面,最终随着蜗杆的进一步旋转实现对管材的夹紧,如此,箍带的任意一位置均与管材的外表面贴合,即箍带的任意一位置与管材之间均不存在夹角间隙,彻底消除了环箍对管材的夹紧盲区,提高环箍对管材夹紧时的密封性和可靠性,进而提高了环箍使用时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环箍的第一种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环箍的第二种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环箍的立体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环箍的箍带与箍罩连接时的第一种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环箍的箍带与箍罩连接时的第二种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环箍的蜗杆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包括:
10—箍带11—齿带部12—箍紧部
13—第一箍紧带14—第二箍紧带15—条形导向槽
20—蜗杆21—杆件22—端帽
30—箍罩31—半圆柱形壳体32—第一长板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19995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可调节管道支吊架
- 下一篇:一种高稳定性支吊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