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基于限流氧化锌FR的母线电压保持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198859.7 | 申请日: | 2017-03-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6533121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29 |
发明(设计)人: | 张国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伊格瑞德电气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H7/22 | 分类号: | H02H7/22 |
代理公司: | 合肥天明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34115 | 代理人: | 奚华保 |
地址: | 230088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限流 氧化锌 fr 母线 电压 保持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力系统母线电压保持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基于限流氧化锌FR的母线电压保持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用电负荷的急剧增长,电网中母线所带支路越来越多,当母线下某一条支路发生短路,与该支路相连的母线电压陡降严重,母线残余的电压一般低于额定电压的20%,只有当该支路断路器开断,切除了短路故障,母线电压才能恢复。母线电压出现凹陷这段时间,企业供电系统称之为“晃电”。在“晃电”发生期间,母线电压很低,使一些未发生短路故障的负载运行中断,如变频器、电动机、继电器、电磁阀等。这些对“晃电”反应明显的负载称之为敏感负载,其特点是有机械运动以及有电能或磁能储能元件的存在。
当区外网发生短路故障,可以将区内网整体全部负载或部分重要负载切换到另一个区外网,但区内网中某支路发生短路就不能整体切换了,只能部分切换。若区内网中重要的敏感负载已人为集中到少数支路或其支路数本就不多,部分切换是可以解决区内网短路造成重要负载停运的问题,必要条件是要有可以切换的合适区外网。如果区内网中重要的敏感负载支路很多,部分切换的成本就太大,如果连可切换的区外网条件都不具备,那么要解决区内网晃电问题,采用母线电压保持装置是可取的方案。
目前市场使用的母线残压保持装置都是通过高速开关控制母保电抗器的投入,正常运行时,高速开关短接母保电抗器,当支路发生短路故障时,高速开关分闸,把母保电抗器串接到线路中,从短路故障发生到高速开关分闸需要18ms,短路故障有可能扩大到母线侧,将造成更大范围的电力系统短路。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安全可靠、动作快,能及时切除隔离短路故障,防止短路故障范围的进一步扩大,有效保证母线在馈线支路短路故障时的不失压的基于限流氧化锌FR的母线电压保持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限流氧化锌FR的母线电压保持装置,包括限流氧化锌FR、第二高速涡流开关K1、用于系统短路后快速投入限流氧化锌FR的高压速断熔丝FU、用于短路故障切除后退出限流氧化锌FR的第一高速涡流开关K0、用于限流氧化锌FR短接后限制冲击电流的放电阻尼器RL,以及用于不停电检修或更换元器件的第一隔离刀闸G1、第二隔离刀闸G2、第三隔离刀闸G3;所述放电阻尼器RL与第一高速涡流开关K0串联后与限流氧化锌FR并联,所述高压速断熔丝FU并联在限流氧化锌FR的两端,所述限流氧化锌FR的进线端依次通过第二高速涡流开关K1、第一隔离刀闸G1接装置的进线端,限流氧化锌FR的出线端通过第二隔离刀闸G2接装置的出线端。
所述放电阻尼器RL由电感L和电阻R并联组成。
所述第一高速涡流开关K0、第二高速涡流开关K1均为真空灭弧室灭弧断路器。
所述第三隔离刀闸G3的一端接在装置的进线端和第一隔离刀闸G1之间,另一端接在第二隔离刀闸G2和装置的出线端之间。
所述限流氧化锌FR、第二高速涡流开关K1、高压速断熔丝FU、第一高速涡流开关K0、放电阻尼器RL、第一隔离刀闸G1、第二隔离刀闸G2和第三隔离刀闸G3均安装在配电柜内。
所述第一高速涡流开关K0、第二高速涡流开关K1均通过安装在配电柜中的控制器控制其开断;所述第一隔离刀闸G1、第二隔离刀闸G2和第三隔离刀闸G3与安装在配电柜中的操作机构相连接,通过人工控制其开断。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安全可靠、动作快等优点,能快速投入限流氧化锌FR,及时切除隔离短路故障,防止短路故障范围的进一步扩大,有效保证母线在馈线支路短路故障时的不失压,同时通过第一、二、三隔离刀闸G1、G2、G3避免了因停电检修带来经济损失。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电气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伊格瑞德电气设备有限公司,未经安徽伊格瑞德电气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19885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