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基于高能型熔丝FU的自保护串联补偿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198838.5 | 申请日: | 2017-03-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6533142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29 |
发明(设计)人: | 张国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伊格瑞德电气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3/18 | 分类号: | H02J3/18 |
代理公司: | 合肥天明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34115 | 代理人: | 奚华保 |
地址: | 230088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高能 型熔丝 fu 保护 串联 补偿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网补偿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基于高能型熔丝FU的自保护串联补偿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发展,用电负荷的急剧增长,中高压长距离输电线路带来的电压质量问题逐渐暴露出来。对于人口密度较小的地区,供电半径较大,输电线路普遍较长。在早期负荷较轻的情况下,受端电压尚可满足使用需求;但随着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重负载用户不断增加,负荷电流在线路上的压降明显加大,造成对负荷的供电电压质量严重超标,负荷高峰时有的线路末端电压只有额定电压的80%,导致附近的工业和居民用电设备不能正常运行,直接影响了该地区人民的生产和生活。
目前市场使用的串联补偿装置都无法根据线路输送负荷的大小,投入不同容量的串联电容器,在电容器投入量方面存在很大的缺陷,而且当串联电容器组两侧保护开关在短路时出现故障,很容易造成串联电容器组被烧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安全可靠、调度灵活、自我保护的优点,根据线路输送负荷的大小,可投入线路不同容量的串联电容器,提高供电的可靠性和安全性,从而提高了电能的综合利用率的基于高能型熔丝FU的自保护串联补偿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高能型熔丝FU的自保护串联补偿装置,包括由电容C1、电容C2、电容C3组成的串联电容器组C,所述电容C1、电容C2、电容C3的一端并联,且该并联端为并联端a;电容C1与接触器K1串联,电容C2与接触器K2串联,电容C3与接触器K3串联,接触器K1、接触器K2、接触器K3的另一端并联,且该并联端为并联端b;高能型熔丝FU的一端接装置的进线端AL1,另一端与并联端a相连,并联端b与接装置的出线端AL2;非线性电阻氧化锌FR跨接在装置的进线端AL1和装置的出线端AL2上;放电阻尼器RL与高速涡流开关K0串联,放电阻尼器RL的另一端接装置的进线端AL1,高速涡流开关K0的另一端接装置的出线端AL2。
所述放电阻尼器RL由电感L和电阻R并联组成,所述放电阻尼器RL的进线端接装置的进线端AL1,放电阻尼器RL的出线端与高速涡流开关K0的进线端相连。
所述高速涡流开关K0为涡流驱动、真空灭弧断路器。
所述高速涡流开关K0、接触器K1、接触器K2和接触器K3均通过安装在配电柜中的控制器控制其合分闸。
所述串联电容器组C、高速涡流开关K0、接触器K1、接触器K2、接触器K3、高能型熔丝FU、非线性电阻氧化锌FR和放电阻尼器RL均安装在配电柜内。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实用新型具有安全可靠,调度灵活,自我保护等优点,根据线路输送负荷的运行情况,自动投入线路不同容量的串联电容器,改善线路的电压质量,加大送电距离和增大输送能力,提高了系统的稳定性,从而提高了电能的综合利用率。此外,本实用新型通过高能型熔丝FU能有效防止串联串联电容器组C因过压而损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电气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一种基于高能型熔丝FU的自保护串联补偿装置,包括由电容C1、电容C2、电容C3组成的串联电容器组C,所述电容C1、电容C2、电容C3的一端并联,且该并联端为并联端a;电容C1与接触器K1串联,电容C2与接触器K2串联,电容C3与接触器K3串联,接触器K1、接触器K2、接触器K3的另一端并联,且该并联端为并联端b;高能型熔丝FU的一端接装置的进线端AL1,另一端与并联端a相连,并联端b与接装置的出线端AL2;非线性电阻氧化锌FR跨接在装置的进线端AL1和装置的出线端AL2上;放电阻尼器RL与高速涡流开关K0串联,放电阻尼器RL的另一端接装置的进线端AL1,高速涡流开关K0的另一端接装置的出线端AL2。
如图1所示,非线性电阻氧化锌FR用于线路短路后限制串联电容器组C的电压,使串联电容器组C两端的电压为一定值,有效防止串联电容器组C由于过流而损坏。高能型熔丝FU用于控制串联电容器组C的短路运行时间,当串联电容器组C超过有效短路运行时间时,高能型熔丝FU立即断开,防止串联电容器组C因长时间投入而发生损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伊格瑞德电气设备有限公司,未经安徽伊格瑞德电气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19883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