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凝胶电泳玻璃板晾干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198280.0 | 申请日: | 2017-03-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6526823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29 |
发明(设计)人: | 刘冠群;边学洪;刘双红;刘海峰;邓磊;孙豪;李晓曼;杨好慧;杨婉君;谭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B01L3/00 | 分类号: | B01L3/00 |
代理公司: | 成都市鼎宏恒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51248 | 代理人: | 谢敏 |
地址: | 61000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凝胶电泳 玻璃板 晾干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实验室器材领域,具体的讲是一种凝胶电泳玻璃板晾干装置。
背景技术
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开展分子标记工作离不开大规模凝胶电泳实验。在凝胶电泳实验中,染色后及清洗干净的大批量玻璃板需要晾干、存放。由于实验需要和生产厂家的不同,电泳装置所配备的玻璃板大小规格各异,规格小的仅 7cm×10cm,规格大的有35cm×45cm,有的单片玻璃板重达 1.75kg。现有的分子生物学实验室通常采用一些简单支撑物搁置玻璃板,而这些支撑物的牢固性和适用性欠佳。
放置时,玻璃片表面的液滴滑落到与晾干架接触处,晾干时间耗时长,同时液滴会顺着晾干架滑落到试验台上,造成二次污染。
因此需要一种结构简单,能够快速晾干,同时牢固性强,防止液滴流到试验台的一种凝胶电泳玻璃板晾干装置。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凝胶电泳玻璃板晾干装置存在牢固性差,晾干时间耗时长,液滴会顺着晾干架滑落到试验台上,造成二次污染的问题,提供一种凝胶电泳玻璃板晾干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凝胶电泳玻璃板晾干装置,包括装置本体,其中装置本体为立方体,侧面设有活动门,内部顶面连接有垂直向下的上固定管,内部底面连接有垂直向上的下固定管。上固定管内部中空连接有螺旋伸缩管,螺旋伸缩管的下端连接有呈倒“V”字结构的第一固定夹,下固定管设于上固定管正下方,上固定管的上端连接有呈“V”字结构的第二固定夹,上固定管内设有导水通道。第一固定夹内设有第一凹槽,第二固定夹内设有第二凹槽。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的尺寸均与玻璃板尺寸相适配,第二凹槽通过设于第二固定夹端部的通孔与导水通道连通。
这样设计的目的在于,通过设置第一固定夹与第二固定夹将玻璃板进行夹持,一个在下方提供支撑,另一个在上方防止倒伏,有效解决了因部分玻璃板尺寸偏大,如35cm×45cm单片玻璃板重达 1.75kg这种规格,现有通过卡槽固定不牢固的问题。
同时由于第二固定夹中设有第二凹槽,第二凹槽通过设于第二固定夹端部的通孔与导水通道连通,第二凹槽的尺寸与玻璃板四个角的尺寸相适配,玻璃板清洗后表面的液滴因重力的因素最终都汇聚在第二固定夹的端部,同时由于导水通道的存在,汇聚的液滴通过第二固定夹端部的通孔流入到导水通道中,大幅缩减了晾干时间,实现了快速晾干的功能。
同时导水通道设于下固定管内,下固定管与装置本体内部底面连接,从导水通道流入的液滴并不会滑落到试验台上,避免了二次污染,在实际使用中,使用中可以通过倒置或者其他常规手段将暂存在导水通道中的液滴进行清理。
进一步的,装置本体内部底面的下方还设置有废液室,导水通道与废液室连通。
可选的,废液室开口处设有把手。
这样设计的目的在于,通过设置在装置本体内部底面下方的废液室对流入到导水通道的液滴进行收集,大幅降低清理导水通道中液滴的频率,提高了装置使用效率,同时设置在废液室开口处的把手也可以方便将废液室快速开启取出。
进一步的,下固定管通过旋转台与装置本体内部底面连接,导水通道穿过旋转台。
这样设计的目的在于,装置使用中通过第一固定夹与第二固定夹双向夹持的方式对玻璃板进行固定,同时第一固定夹是通过螺旋伸缩管进行固定和调节高度,因此在使用中存在第一固定夹旋转到固定高度,但是夹持方向与第二固定夹不一致的问题,通过在下固定管与装置本体内部底面之间设置旋转台,实现调整第二固定夹夹持方向的功能,有效解决了因第一固定夹与第二固定夹夹持方向不一致导致的无法装填玻璃板的问题。
可选的,导水通道内填充有吸水棉。
这样设计的目的在于,液滴在从通孔进入导水通道时,往往存在因为液滴表面张力的缘故,并不会迅速的进入导水通道,同时基于虹吸现象通过吸水棉可以加速液滴进入导水通道的速度,提升了晾干效率。
可选的,装置本体的内部顶面设置有加热装置。
这样设计的目的在于,除了通过导水通道这样引流的方式,将液滴快速从玻璃板表面祛除外,通过加热装置提高凝胶电泳玻璃板晾干装置内的温度,加速蒸发。
可选的,第一固定夹与第二固定夹的间距在40cm~60cm。
这样设计的目的在于,电泳装置所配备的玻璃板大小规格各异,规格小的仅 7cm×10cm,规格大的有35cm×45cm,第一固定夹与第二固定夹的间距在40cm~60cm,有利于第一固定夹与第二固定夹位置调整。
可选的,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内设有防滑涂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农业大学,未经四川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19828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水溶性盐芯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刹车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