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手摇油泵有效
申请号: | 201720198024.1 | 申请日: | 2017-03-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6522221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26 |
发明(设计)人: | 李贞芳;程晓博;刘占波;郭斌;孟凡伟;杨志强;李晓军;乔杰;韩耀东;秦令宝;刘鑫;顾章恒;干博博;王再广;尹航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北钢铁集团矿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4B9/14 | 分类号: | F04B9/14;F04B53/00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冀科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13108 | 代理人: | 陈丽 |
地址: | 0630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手摇 油泵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适用于不同形状、不同深度容器的手摇油泵,能最大限度的抽取容器内的油品,避免油品的浪费,属于液体泵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日常生活和生产过程中,经常需要从容器内抽取油品,由于油品容器的形状和大小各异,需要配备不同型号的油泵,增加了油泵的购置成本,而且传统手摇油泵无法保证吸油口位于容器内的最低位置,往往不能将容器内的油品完全抽出,造成油品的严重浪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之弊端,提供一种可将不同形状、不同深度容器内的油品完全抽出的手摇油泵,以避免油品的浪费。
本实用新型所述问题是以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手摇油泵,构成中包括泵体、出油管、进油硬管、进油软管、自沉式吸油口和摇把,所述泵体的出油口与出油管连接,进油口依次经进油硬管和进油软管与自沉式吸油口连接;所述摇把与泵体的输入轴连接。
上述手摇油泵,所述自沉式吸油口为球形吸油口,所述球形吸油口的中部设有与进油软管连通的贯通孔。
上述手摇油泵,所述泵体上设有操作把手。
上述手摇油泵,所述泵体与出油管和进油硬管之间通过螺纹连接,所述进油硬管与进油软管之间通过卡环连接。
本实用新型利用进油软管和自沉式吸油口吸取容器内的油品,进油软管的形状可随容器的形状而变化,能适应不同形状、不同深度的容器;自沉式吸油口可自动沉入容器底部,便于将容器内的油品完全抽出,从而有效避免了油品的浪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如下:1、泵体,2、摇把,3、操作把手,4、出油管,5、进油硬管,6、卡环,7、进油软管,8、自沉式吸油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参看图1,本实用新型包括泵体1、摇把2、操作把手3、出油管4、进油硬管5、卡环6、进油软管7和自沉式吸油口8。泵体1上端设有出油口,下端设有进油口,侧部安装摇把2和操作把手3。进油硬管5和出油管4通过螺纹分别连接在泵体1的进油口和出油口上,进油软管7一端通过卡环6与进油硬管5相接,另外一端连接自沉式吸油口8,自沉式吸油口8是由密度大于油的材料制成的球形吸油口,其中部有贯通孔,贯通孔的一端连接进油软管7。
泵体1、摇把2、卡环6为金属制品,操作把手3是由具有足够防滑性的材料制成的,进油硬管5和出油管4为金属管,进油软管7为有足够强度和柔性的塑料管,自沉式吸油口为中部有贯通孔的金属球。
使用本手摇油泵抽油时,将自沉式吸油口8和进油软管7依次放入盛油容器内部,出油管4的下端插入盛油容器的油口,操作者一只手握紧操作把手3,使泵体1保持稳定,另一只手摇动摇把2,油品即可从出油管4源源不断地流出。
进油软管7在容器中可以以多种状态存在,从而适应不同形状和深度的容器,自沉式吸油口8可在自身重力作用下自动沉入容器的底部,便于将油品完全抽出,两者的组合扩大了油泵的适用范围,降低了油泵的购置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也避免了油品的浪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北钢铁集团矿业有限公司,未经河北钢铁集团矿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19802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安全口罩和个人防护服的抗微生物织物材料
- 下一篇:单驱动双输出的液压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