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空气调节的热能利用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1720197919.3 | 申请日: | 2017-03-02 |
| 公开(公告)号: | CN206546046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0-10 |
| 发明(设计)人: | 袁一军;叶立英 | 申请(专利权)人: | 袁一军 |
| 主分类号: | F25B30/02 | 分类号: | F25B30/02;F24F12/00;F24F13/30;F25B13/00;F25B41/06 |
| 代理公司: | 杭州求是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33200 | 代理人: | 邱启旺 |
| 地址: | 311215 浙江省杭州***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空气调节 热能 利用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空气调节的热能利用系统,尤其涉及一种带源的环路,且环路上连接有空气处理末端的空气调节系统及利用此系统进行空气调节的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主流空调系统主要有两种形式,其一为,VRV系统,以大金为典型代表;另一种为基于冷水机组的集中空调系统,以开利等公司为代表。
这两种主要系统各有其优缺点,但是两者均存在一些固有的缺陷。
以VRV为例,其最大的优点是在建筑使用率变化较大的情况下,如写字楼等,可以方便适应负荷的变化实现节能,即可以灵活开启建筑使用部分的空气调节,而关闭未使用建筑的空气调节功能。而其缺陷也是明显的,如控制调节复杂,系统容量有限,制冷剂的温度调节困难,各个空气处理末端很难满足空气精确调节的要求,氟里昂使用量大,安装要求高,系统成本高等。
传统的基于冷水机组的集中空调系统,其最大的优点是系统容量大,制冷机的COP高(但水泵,冷却塔能耗大),可以满足空气精确调节的要求。但其致命的缺点包括系统复杂,需要配套的机房和冷却水系统,对于建筑使用率变化较大的情况,有大马拖小车的现象等;同时需要专业的运行维护人员等。
鉴于上述情况,需要开发一种系统简单、控制简化、灵活适应各种建筑和使用场合,既高效节能,又具有高舒适性和空气精确调节功能,同时经济实用、安装维护简单的新型空气调节系统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了一种高效、舒适、环保、节能、灵活、简单,经济的热能利用系统,可以替代目前主流的各种空气调节系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用于空气调节的热能利用系统,所述系统包括有源流体回路、多个第一换热器和多个第二换热器,所述有源流体回路上具有一个或多个第一节点,所述第一换热器安装在第一节点处,第一换热器与第二换热器相连,其中第一换热器的第一通道与所述有源流体回路相连,第二通道与所述第二换热器的第一通道相连,待处理空气与所述第二换热器的第二通道相连。
进一步地,每个第一换热器与一个对应的第二换热器相连。
进一步地,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之间有多组连接。
进一步地,第一换热器具有多个第二通道,第二换热器具有多个第一通道,第一换热器的多个第二通道和第二换热器的多个第一通道通过管道串联成回路,且所述第二通道与第一通道交替排布。
进一步地,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通过多根换热管相连,所述换热管为热管、或内含换热介质的密封管。
进一步地,多个第一换热器和多个第二换热器连接成一个回路,且所述第一换热器和所述第二换热器交替排布。
进一步地,所述有源流体回路上具有压缩机、节流装置和冷凝器。
进一步地,所述系统包含多个有源流体回路,多个有源流体回路共用一个源。
进一步地,所述有源流体回路上还具有一个或多个第二节点,第二节点处设置有换热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在克服上述系统缺点的同时,保留其优点,同时还具备其独特的优点,如基本不需要对系统的控制,各个末端可独立精确调节而没有相互的影响。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图;
图2为以热泵为源系统图;
图3为环路与处理末端有多组连结的系统图;
图4为多个末端相通的系统图;
图5为含有多个环路的系统图;
图6为处理末端与环路连接方式一;
图7为处理末端与环路连接方式二;
图8为图7的具体形式之一;
图9为图7的另一种具体形式。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空气调节的热能利用系统,该系统包括有源流体回路(有源的流体回路),所述有源流体回路上具有一个或多个可以实现独立控制的第一节点,有源流体回路的流体A在第一节点处通过流体B与待处理空气或其他物质(水等)进行热量交换。通过该系统,基本不需要对系统的控制,各个第一节点独立控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袁一军,未经袁一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19791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二氧化碳/氨冷凝蒸发模块
- 下一篇:二氧化碳复叠制冷系统自动回油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