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空气加热器有效
申请号: | 201720197190.X | 申请日: | 2017-03-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6618112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07 |
发明(设计)人: | 吕家华;李新山;文飞;尹进阳;林宁;赵彩荧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康地恩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H3/00 | 分类号: | F24H3/00;F24H9/00;F24H9/18 |
代理公司: | 上海宏京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31297 | 代理人: | 孙益青 |
地址: | 201204 上海市浦东新区***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空气 加热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加热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空气加热器。
背景技术
目前在空气加热过程中,通常是采用封闭循环加压制热,然后再用交换机减压与外界交换热量。在使用中常常因为减压吸热的时候,交换机与外界接触面会因为过冷而发生霜冻现象,往往工作一段时间需要除霜,既浪费能源又妨碍了制热工作。为了解决密闭系统与外界交换热量的霜冻问题。因此,需对现有技术加以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空气加热器,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密闭系统与外界交换热量的霜冻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空气加热器,所述空气加热器包括一外壳,所述外壳内设有制热装置、余热交换装置,所述制热装置位于所述余热交换装置上方;
所述制热装置包括一空气压缩机、热交换机构、内部隔热层,所述空气压缩机设置在所述热交换机构内,所述内部隔热层包裹在所述热交换机构外部;
所述余热交换装置包括余热交换导管、余热交换室、外部保温层,所述余热交换导管上端与所述空气压缩机出气口相连接并盘旋设置在所述余热交换室内,所述外部保温层包裹在所述余热交换室外部,所述余热交换室上设有余热交换室输入管和余热交换室输出管,所述余热交换室输出管与所述空气压缩机进气口相连接;
所述外壳上设有空气进入口、空气排出口,所述空气排出口与所述余热交换导管尾端相连接,所述空气进入口与所述余热交换室输入管相连接;
空气从所述空气进入口进入经过所述余热交换室进行余热回收,再进入所述空气压缩机进行压缩释放热能,由所述热交换机构将热能交换出去后,压缩空气进入所述余热交换导管将余热进行传导,最后由所述空气排出口排出。
进一步的改进在于,所述空气进入口上设有空气过滤单元。
进一步的改进在于,所述空气进入口设置在所述外壳的顶部。
进一步的改进在于,所述空气过滤单元外层设有黑色吸热层。
进一步的改进在于,所述空气排出口设置在所述外壳的底部。
进一步的改进在于,所述余热交换导管为铜制金属管。
进一步的改进在于,所述余热交换导管上设有散热金属片。
本实用新型由于使用以上技术方案,使其具有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在空气加热器的外壳上设置空气进入口和空气排出口,在进行吸收外界空气的热量的同时,又能将低温空气直接排如外界空气中,从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密闭系统与外界交换热量的霜冻的问题。通过进一步设计,使空气进入口位于外壳顶部和增加吸热层,再空气排出口设置在外壳的底部,避免了外界交换空气产生小循环,增加了从外界空气吸热的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空气加热器的俯视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空气加热器的制热装置剖面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空气加热器的余热交换装置剖面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空气加热器的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造特征、达成目的和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以下结合附图,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空气加热器,如图1所示,空气加热器包括一外壳1,外壳1上设有空气进入口2、空气排出口3。空气排出口3设置在外壳1的底部,空气进入口2设置在外壳1的顶部。空气进入口2上设有空气过滤单元21,空气过滤单元21外层设有黑色吸热层22。
外壳1内设有制热装置、余热交换装置,制热装置位于余热交换装置上方。
如图2所示,制热装置包括一空气压缩机31、热交换机构32、内部隔热层33,空气压缩机31设置在热交换机构32内,内部隔热层33包裹在热交换机构32外部。热交换机构32上设有热出口34和冷入口35,空气压缩机31上设有出气口36和进气口37。
如图3所示,余热交换装置包括余热交换导管41、余热交换室42、外部保温层43。余热交换导管41为铜制金属管,铜制金属管上设有散热金属片44,该金属片为铜或铝制金属片。余热交换室42上设有余热交换室输入管45和余热交换室输出管46,余热交换室42输出管46与空气压缩机31进气口37相连接。空气进入口2与余热交换室输入管45相连接。余热交换导管上端47与空气压缩机31出气口36相连接并盘旋设置在余热交换室42内,外部保温层43包裹在余热交换室42外部,空气排出口3与余热交换导管41尾端48相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康地恩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康地恩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19719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电脑外壳的多功能涂层
- 下一篇:一种具有过滤功能的PVC发泡板料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