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纺织细纱处理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720196015.9 | 申请日: | 2017-03-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6721413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08 |
发明(设计)人: | 管昌春 | 申请(专利权)人: | 响水县嘉禾纺织制衣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1H1/00 | 分类号: | D01H1/00;D01H5/26;D01H5/78;D01H13/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246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纺织 细纱 处理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纺织机械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纺织细纱处理设备。
背景技术
细纱工序是纺纱生产的最后一道工序,它是将粗纱纺成具有一定特数、符合质量标准或客户要求的细纱,供捻线、机织或针织等使用,细纱工序主要完成以下任务:第一步牵伸:将喂入的粗纱或条子均匀地拉长抽细到细纱所要求的特数,第二步加捻:将牵伸后的须条加上适当的捻度,使成纱具有一定的强力、弹性、光泽和手感等物理机械性能,第三步卷绕成形:将纺成的细纱按一定成形要求卷绕在筒管上,以便于运输、贮存和后道工序加工。细纱是纺纱非常重要的工序,棉纺厂生产规模的大小常用细纱机总锭数表示,细纱产量是决定纺纱厂各工序机器配备数量的依据;产质量水平、原料、机物料、电量等的消耗,劳动生产率、设备完好率等又反映了纺纱厂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的好坏。
故而细纱的车里对于棉纱生产的作用将至关重要,而现有的棉纱生产中对于粗纱的处理并不完善,其处理的粗纱光泽以及强度并不好,而且生产过程中容易断线,使得生产效率下降,故而无法满足现有的生产需求。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纺织细纱处理设备,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纺织细纱处理设备,包括第一皮辊、前滚轴、收线轴、电机、后罗拉、后滚轴、滚轴皮套和前罗拉,所述第一皮辊一侧焊接有前罗拉底座,且前罗拉底座一侧套接有前罗拉,所述第一皮辊下方焊接有引线板,所述引线板下方套接有前滚轴,所述前滚轴下方套接有后滚轴,所述前滚轴和后滚轴通过滚轴皮套转动连接,所述后滚轴下方一侧套接有引线轴,所述引线轴下方一侧套接有第二皮辊,所述第二皮辊下方一侧套接有后罗拉,所述后罗拉下方一侧焊接有引线夹,所述引线夹下方焊接有底座,所述底座内部轴心位置卡接有电机,所述电机通过转轴与底座上方的收线轴转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前转轴贯穿底座。
优选的,所述前罗拉为距梯形齿。
优选的,所述后罗拉为菱形滚花。
优选的,所述前滚轴和后滚轴皆为一对呈对称排列。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前滚轴一侧套接的前罗拉使得进料时,第一时间对粗纱进行加捻,使得后续的细纱光泽度更加好强度更大,同时前罗拉为距梯形齿避免皮辊周期而起痕,而且在引线板后套接有前轮轴和后滚轴,使得牵伸的力度得到控制,故而加快了棉纱的生产效率,也降低了棉纱拉断的可能,通过在后罗拉前套接有第二皮辊,使得在后罗拉加捻过程中使得棉纱光泽度以及强度更好,使得棉纱质量大大提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部分主视图。
图中:1-第一皮辊;2-引线板;3-前滚轴;4-收线轴;5-底座;6-电机;7-引线夹;8-后罗拉;9-第二皮辊;10-引线轴;11-后滚轴;12-滚轴皮套;13-前罗拉;14-前罗拉底座;15-转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纺织细纱处理设备,包括第一皮辊1、前滚轴3、收线轴4、电机6、后罗拉8、后滚轴11、滚轴皮套12和前罗拉13,所述第一皮辊1一侧焊接有前罗拉底座14,且前罗拉底座14一侧套接有前罗拉13,所述第一皮辊1下方焊接有引线板2,所述引线板2下方套接有前滚轴3,所述前滚轴3下方套接有后滚轴11,所述前滚轴3和后滚轴11通过滚轴皮套12转动连接,所述后滚轴11下方一侧套接有引线轴10,所述引线轴10下方一侧套接有第二皮辊9,所述第二皮辊9下方一侧套接有后罗拉8,所述后罗拉8下方一侧焊接有引线夹7,所述引线夹下方焊接有底座5,所述底座5内部轴心位置卡接有电机6,所述电机6通过转轴15与底座上方的收线轴4转动连接,所述转轴15贯穿底座5,所述前罗拉13为距梯形齿,所述后罗拉8为菱形滚花,所述前滚轴3和后滚轴11皆为一对呈对称排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响水县嘉禾纺织制衣有限公司,未经响水县嘉禾纺织制衣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19601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全自动铝框焊接系统
- 下一篇:一种基于深熔气保焊的钢桥梁U肋板双面焊接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