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振子安装夹具有效
| 申请号: | 201720195678.9 | 申请日: | 2017-03-02 |
| 公开(公告)号: | CN206497978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15 |
| 发明(设计)人: | 刘银苹 | 申请(专利权)人: | 艾迪康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Q1/12 | 分类号: | H01Q1/12;H01Q1/36 |
| 代理公司: | 上海思微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31237 | 代理人: | 薛琳 |
| 地址: | 215122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安装 夹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安装治具,特别涉及一种振子安装夹具。
背景技术
天线振子是天线上的元器件,具有导向和放大电磁波的作用,使天线接收到的电磁信号更强。天线振子是用导电性较好的金属制造的。振子有的是杆状的形状,也有的结构较复杂,一般是很多个振子平行排列在天线上。
振子包括平行设置的两组振子片、位于所述两组振子片之间的支撑柱以及用于连接和固定所述振子片和支撑柱的铆钉。对所述振子进行安装时,需要装配4种物料,传统的手工装配只能一个人双手进行操作,不能进行动作的拆分;同时,因为支撑柱和铆钉的体积小,在双手操作时容易产生掉料、丢料的问题,不利于效率提升和物料成本的管理。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振子安装夹具,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手工装配振子效率低且容易掉料、丢料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振子安装夹具,该振子包括:平行设置的两组振子片、位于所述两组振子片之间的支撑柱以及用于连接和固定所述振子片和支撑柱的铆钉;所述振子安装夹具包括:物料定位座和位于所述物料定位座内的弹性支撑组件,其中,所述物料定位座上开设有与所述振子形状匹配的凹槽,所述凹槽一侧边设置有开口;所述弹性支撑组件安装于所述物料定位座内部且所述弹性支撑组件的顶部位于所述凹槽底部。
作为优选,所述弹性支撑组件设置有多组且位置均与振子对应。
作为优选,所述弹性支撑组件包括:T形轴、套设在所述T形轴下方的弹簧以及固定在所述T形轴底部的螺母。
作为优选,所述物料定位座上开设有用于容纳所述T形轴和弹簧的安装孔,所述螺母固定在所述安装孔底部的T形轴上,所述T形轴的顶部伸出所述安装孔延伸至所述凹槽中。
作为优选,所述T形轴的顶部直径与所述振子片上的通孔的尺寸相匹配。
作为优选,所述物料定位座设置有一组或多组。
作为优选,当所述物料定位座设置有多组时,所述多组物料定位组一体式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支撑柱和铆钉均采用绝缘材料制成。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采用弹性支撑组件和物料定位座配合对物料进行位置定位和安装,操作简单方便,可以进行多联复制,当生产需求量大时,可以进行流水线式的作业,将原本需要在1个工位上完成的装配动作,拆分成4个工位,降低了装配的难度;同时解决了双手拿取多颗物料容易出现掉料,费时,无法形成流水作业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振子安装夹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振子安装夹具的安装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振子安装夹具为多联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所示:1-第一振子片、2-第二振子片、3-支撑柱、4-铆钉;
100-物料定位座、110-凹槽、120-开口、130-安装孔、200-弹性支撑组件、210-T形轴、220-弹簧、230-螺母。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需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附图均采用简化的形式且均使用非精准的比例,仅用以方便、明晰地辅助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振子安装夹具,用于对振子进行安装。
具体如图2所示,所述振子包括:平行设置的第一振子片1和第二振子片2、位于所述第一振子片1和第二振子片2之间的支撑柱3以及用于连接和固定所述第一振子片1、第二振子片2以及支撑柱3的铆钉4,其中,所述支撑柱3采用塑料支撑柱,所述铆钉4采用塑料铆钉,均为绝缘材料,避免影响两振子片之间的性能。
请重点参照图1和图2,所述振子安装夹具包括:物料定位座100和位于所述物料定位座100内的弹性支撑组件200。其中,所述物料定位座100上开设有与所述振子形状匹配的凹槽110,所述凹槽110一侧边设置有开口120;所述弹性支撑组件200安装于所述物料定位座100内部且所述弹性支撑组件200的顶部位于所述凹槽110底部。安装振子时,依次将所述第一振子片1、支撑柱3和第二振子片2放置到所述凹槽110中,再用铆钉4对各物料进行固定安装,待振子安装完成后,从开口120处取出振子,安装完成,操作简单方便,装配难度低,同时解决了双手拿取多颗物料容易出现掉料,费时,无法形成流水作业的问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艾迪康科技(苏州)有限公司,未经艾迪康科技(苏州)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19567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回转式工程机械安全保护装置
- 下一篇:10kV开闭所智能电机保护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