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插头有效
申请号: | 201720194770.3 | 申请日: | 2017-03-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6758771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15 |
发明(设计)人: | 张峰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安联电线电缆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13/72 | 分类号: | H01R13/72;H01R24/2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530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插头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器设备,更具体的说,涉及一种插头。
背景技术
插头是一种插入式配件。通过将它插入插座便可完成电气连接。接插件一般分为插头和插座两半。插头一般指不固定的那一半。带阳性接触体的插头称为公插头;带阴性接触体的插头称为母插头。插头中包括三相插头,分别连接火线、零线和地线。
现有的插头如附图1所示,一种三相插头,包括插头本体1和固定在插头本体1前端的插片11,在插头本体1的后端连接有与插片11相连的线缆12。
使用该插头时,当所需线缆的长度远短于插头自带的线缆长度时,线缆则会杂乱无章的铺在地上,当人路过时极易被线缆绊倒。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插头,自带固定线缆的结构,避免多余长度的线缆随意摆放。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插头,包括插头本体和固定在插头本体后端的线缆,所述插头本体的后端设置有用于固定线缆的支耳,所述支耳内设有供线缆穿设的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的外侧有固定段和铰接于固定段上的活动段组成,且所述固定段和活动段通过一个固定件固定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插头本体后段设置支耳,且支耳具有第一通孔,支耳分为固定段和活动段铰接的两部分,可打开固定段和活动段,便于将线缆从打开后的开口处卡入第一通孔内,安装固定件,避免需将线缆来回穿过支耳使操作不便。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在于,所述固定段和活动段的外壁分别开设有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且所述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之间设有一个凸台,所述凸台的高度小于第一凹槽/第二凹槽的深度,所述固定件为一个嵌件,所述嵌件开设供凸台嵌入的凹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在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的之间设有一个凸台,且嵌件设有与凸台配合凹部,则嵌件与支耳配合通过凸台和凹部的卡接,增加嵌件与支耳之间的牢固度,安装嵌入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内的嵌件,通过嵌件固定固定段和活动段,使嵌件的外表面与支耳的外表面齐整,避免嵌件凸出,当意外刮到支耳外壁时,使嵌件脱出,从而意外打开支耳导致线缆散落。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在于,所述固定段和活动段通过嵌件固定固定相贴合的端面分别设有若干个第二球形凹孔和若干个第二凸起。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第二球形凹孔和第二凸起,便于固定段和活动段的初步定位,利于安装嵌件。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在于,所述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的底部均开设有第二通孔,所述嵌件包括两个分别安插入第二通孔内的插柱。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固定段和活动段上开设第二通孔,将嵌件的插柱插入第二通孔中,从而固定活动段和固定段的连接,避免固定在支耳内的线缆过多将固定段和活动段冲脱开。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在于,与所述嵌件凹部侧壁接触的凸台侧壁上固设有耐磨层,所述耐磨层处设有若干个第一球形凹孔,所述嵌件凹部的侧壁上设有若干个卡入第一球形凹孔内的第一凸起。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耐磨层,防止嵌件与支耳的凸台配合时,反复拆卸时对凸台造成磨损,从而使嵌件与凸台配合发生松动,设置第一球形凹孔和第一凸起,通过第一球形凹孔和第一凸起卡接配合,增加嵌件与支耳之间的锁紧力。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在于,所述固定段上第二通孔靠近第一凹槽底部的一端开口处口径缩小形成一个挡环,所述嵌件的其中一插柱下端固设有弹性条,所述弹性条的一端设有弹性球,所述弹性球的直径大于挡环的内径和插柱的外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挡环,且在其中一个第二通孔中安装入弹性球,且弹性球与插柱固设,使得弹性球通过挡环卡在第二通孔中,从而将嵌件一端固定在支耳上,避免嵌件遗失。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在于,所述嵌件凹部底侧的两端均向外延伸有用于插拔嵌件的延伸片。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延伸片,使得通过延伸片施力插拔嵌件,避免嵌件与支耳齐整的状态下难以拔出嵌件。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在于,所述支耳的内壁设有若干个条形凸棱,相邻两个所述条形凸棱之间形成供线缆嵌入的卡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条形凸棱,且形成卡槽,增加第一通孔内壁的粗糙度,增加线缆与支耳之间的摩擦力,避免线缆滑出支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安联电线电缆有限公司,未经宁波安联电线电缆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19477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变压器有载分接开关临时电源接线装置
- 下一篇:一种纵向出线绝缘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