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实现TVS芯片WLCSP六面塑封的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720193669.6 | 申请日: | 2017-03-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6497884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15 |
发明(设计)人: | 吴昊;余晓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长园维安微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L23/31 | 分类号: | H01L23/31;H01L23/498;H01L21/48;H01L21/56 |
代理公司: | 上海诺衣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31298 | 代理人: | 韩国辉 |
地址: | 201202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实现 tvs 芯片 wlcsp 塑封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半导体封装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超小封装TVS产品的WLCSP六面塑封的结构。
背景技术
WLCSP(晶圆片级芯片规模封装)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封装技术,已经在很多产品中实现了量产。该工艺的最大特点是不需要lead frame来固定芯片,也不需要wire bonding等连接手段。而是直接在wafer level上工艺pillar,pillar的材质可以是金、铜或者合金材料等。然后通过wafer sort直接实现芯片编测。
与传统的封装工艺相比,WLCSP工艺有工艺流程简单、步骤少、成本低、生产效率高等优势。特别是不需要使用lead frame,所以芯片尺寸和形状可以有更大的自由度,便于实现传统封装难以实现的超高性能。
常规的WLCSP封装一般不在产品中使用塑封保护,或者只是在封装体的上下两个表面使用塑封保护。很难实现在侧边绝缘保护。然而,在超小封装TVS产品中,比如DFN1006、DFN0603甚至是DFN0402的应用中,发现在SMT贴片生产时,由于大多数SMT设备对于焊料的控制精度问题,以及机械手臂或者人工抓取芯片时的控制精度问题,导致焊料有可能对于芯片侧边造成污染,进而导致电子产品的短路等严重的情况出现,并且影响电子产品的可靠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基于领先的WLCSP技术,以及TVS芯片的工艺特点,创造性地提出一种实现TVS芯片WLCSP六面塑封的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实现TVS芯片WLCSP六面塑封的结构,包括晶圆层,所述晶圆层的一侧面上制备有金属凸点,取相邻金属凸点作为一对,所述晶圆上每一对金属凸点的四周切割有空隙,所述空隙为具有长方形截面的沟槽,空隙的深度不大于所述晶圆层的高度。
上述结构用于实现超小封装TVS产品的六面塑封工艺,其所得TVS封装体的六个面都可以实现有效的绝缘封装,该工艺的步骤如下:
(1)与常规的WLCSP工艺一样,首先在晶圆正面完成金属凸点制备(pillar工艺);
(2)按照最终TVS产品的结构对晶圆进行切割制备空隙,切割时控制空隙的深度,不能将晶圆切透;
以上步骤即可得到前述用于实现WLCSP六面塑封的TVS芯片结构,接着进行第(3)步:
(3)从晶圆正面向下完成第一次塑封(molding compound),覆盖步骤(2)切割所得到的空隙;
(4)从晶圆正面进行晶圆减薄(wafer grind),保证电极露出来;如果需要电极高于塑封表面,在金属凸点出进行一次植球或者镀层工艺;
(5)从晶圆背面进行晶圆减薄,减薄至最终TVS产品的尺寸要求;
(6)对晶圆背面进行塑封,完成对晶圆背面的保护;
(7)沿着步骤(2)制备的空隙的中心进行切割,割透,完成芯片的分离。
然后对芯片进行测试和编带等后续包装,这样就完成封测的全部工艺。
本实用新型的关键在于TVS芯片设计时必须要按照成品pin脚的尺寸和位置要求来设计。工艺中用到两次wafer切割,第一次需要远大于第二次的宽度,以保障侧边绝缘保护的厚度要求。
本实用新型结构相对简单,而且工艺控制要求不高,成本相对较低。性能方面,由于芯片尺寸几乎与最终的成品尺寸一致,所以设计人员可以有更多的空间来提升产品性能。这一点特别对于广泛应用于消费类产品的TVS产品尤其重要。另外,由于两次wafer grind,特别是第二次wafer grind时,wafer正面已经完成塑封,有足够的机械支撑,所以有可能将成品的厚度控制得特别薄。这在超薄的电子设备应用中特别有意义。
附图说明
图1为TVS芯片的一种内部电路原理图。
图2为TVS芯片的一种外观简图。
图3为晶圆截面示意图。
图4为完成金属凸点制备的晶圆。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实现TVS芯片WLCSP六面塑封的结构的示意图。
图6为完成了正面塑封的本实用新型结构的示意图。
图7为图6结构完成正面晶圆减薄时的结构。
图8为图7结构完成背面晶圆减薄时的结构。
图9为图8结构完成背面塑封时的结构。
图10为图9结构进行分离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长园维安微电子有限公司,未经上海长园维安微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19366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三相均流电抗器
- 下一篇:引线结构及其引线成型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