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多功能昆虫诱捕器进入口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192986.6 | 申请日: | 2017-03-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6686984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01 |
发明(设计)人: | 江敏华;徐树兰;赖创荣;吕伟民;杜月心;陈艳玲;冼丽斯;王淑仪;梁祥安;王妹;王加安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蛰龙生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M1/10 | 分类号: | A01M1/10;A01M1/04 |
代理公司: | 广州中浚雄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44254 | 代理人: | 李肇伟 |
地址: | 51080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多功能 昆虫 诱捕 进入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昆虫诱捕器。
背景技术
昆虫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很大,一直以来对农业害虫的防治都是以化学农药防治为主,由于化学农药的长期使用,产生了农产品农药残留超标、农业环境污染、害虫抗药性等一系列的不良后果。为此,采用昆虫诱捕器进行农药害虫的诱杀,可显著减少农药的用量,减轻对环境的污染和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目前,现有常见的昆虫诱捕装置,主要是利用昆虫对颜色的偏好吸引害虫,再经由具有粘剂的板件粘捕,但粘满虫后就要立刻更换处理,否则失去粘捕效果,这样的诱捕装置寿命短,对环境也会产生二次污染;或者是利用昆虫的趋光性吸引害虫,通过高压电击将昆虫杀死,然而该种装置需要消耗电能或者配置太阳能板,而且灯管的寿命有限,需要定期更换,成本较高,而且安全性堪忧。还有通过在诱捕装置中放置昆虫激素类杀虫剂对雄性昆虫进行诱捕,这样的诱捕剂多为广谱雄性激素,将所有雄性昆虫全部杀死,对天敌昆虫影响很大。或是采用风扇进行昆虫捕获,该结构的风扇需要耗能,而且需要持续工作才能对昆虫进行捕获,使用起来能耗大。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多功能昆虫诱捕器进入口装置,利用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可防止昆虫返回,而且具有歇脚的位置,昆虫更加容易进入。
为达到上述目的,一种多功能诱捕器进入口装置,包括侧板、背板、前板组件和跳板,在背板的两侧分别安装有侧板,在侧板的前部位于上端部设有前板组件,在两侧板之间位于前板组件的下方设有跳板,所述的前板组件包括前侧板、前底板、前板和前顶板,在侧板的前侧分别安装有前侧板,在前侧板的前侧安装有前板,在前侧板和前板的下端安装有前底板,前底板与背板之间具有间隙,在前侧板和前板的上端安装有前顶板,在两侧板之间位于前顶板上安装有前侧板,在前板组件与背板之间设有防昆虫返回机构。
上述结构,昆虫容易从进入口装置位于前板组件下方的开口进入,跳板和前底板可作为昆虫向诱捕器进入的中间歇气板,这样,昆虫进入不费劲,容易进入到诱捕器中。当昆虫经过防昆虫范围机构后,在该机构的作用下,昆虫就无法返回。
进一步的,所述的防昆虫返回机构包括下齿板和上齿板;下齿板固定在两侧板之间,下齿板从前向后向下倾斜设置,下齿板与背板之间有间隙,下齿板靠近背板的一端设有下齿;上齿板位于下齿板的上方,上齿板固定在两侧板之间,上齿板从前向后向上倾斜设置,上齿板与背板之间有间隙,上齿板靠近背板的一端设有上齿,下齿板与上齿板之间有间隙。采用上述结构,根据昆虫的习性,昆虫更加容易从下齿之间和上齿之间进入,能更好的诱导昆虫进入到诱捕器中,而且昆虫不容易返回。
进一步的,所述的防昆虫返回机构包括导向板、下齿板和上齿板;导向板从背板上向前斜向上延伸,导向板与前板之间有间隙;下齿板固定在导向板上,下齿板从前向后斜向上延伸,下齿板与背板之间有间隙,下齿板靠近背板的一端设有下齿;上齿板通过摆臂铰接在前板组件上,上齿板位于下齿板的上方,上齿板靠近背板的一端设有上齿。昆虫经导向板进入后,上齿板在昆虫的撞击力下会有轻微的摆动,使得昆虫更容易从下齿和上齿之间进入,而且昆虫不容易返回。
进一步的,摆臂伸出前板,在摆臂的伸出端设有配重块。该结构摆臂能自由的摆动,而且当有雨水落下时,雨水的重力会作用到配重块上,使得摆动的外端向下摆动,可防止雨水顺着摆动进入到进入口装置内。
进一步的,在前板上设有第一通气孔。这样,在前板组件内能进行更好的通风,昆虫更加容易进入。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多功能昆虫诱捕器的立体图。
图2为实施例1多功能昆虫诱捕器的分解图。
图3为实施例1多功能昆虫诱捕器的俯视图。
图4为图3中A-A剖视图。
图5为图3中B-B剖视图。
图6为本体架的立体图。
图7为本体架另一视角的立体图。
图8为进入口装置的立体图。
图9为进入口装置的分解图。
图10为进入口装置的剖视图。
图11为夹层装置的分解图。
图12为夹层顶板和夹层侧板的示意图。
图13为中间收集装置的立体图。
图14为去掉本体架和支承顶板的示意图。
图15为吸引房的立体图。
图16为吸引房的分解图。
图17为实施例2多功能昆虫诱捕器的立体图。
图18为实施例2多功能昆虫诱捕器的分解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蛰龙生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州蛰龙生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19298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