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智慧城市排涝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20192396.3 | 申请日: | 2017-03-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6941743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30 |
发明(设计)人: | 孙拓;赵宪琴 | 申请(专利权)人: | 云南星展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3F1/00 | 分类号: | E03F1/00;E03F5/10;E03F5/14 |
代理公司: | 重庆创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50125 | 代理人: | 宫兆斌 |
地址: | 671099 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智慧 城市 排涝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排涝设备领域,具体为涉及一种智慧城市排涝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随着全球气候的变化,极端的天气经常出现,而在一些城市,地表植被覆盖率非常少,以至于地表吸收雨水的能力大幅度减弱,极易发生洪涝,在短时间内不能及时排除,因此,现代城市的排涝系统显得格外重要。
现有技术中有以下不足:现代城市的排涝系统极易出现堵塞现象,还会因为一些淤积的泥沙等杂质而降低排涝系统的效率,在排涝的过程中,很多垃圾往往伴随着水流冲进排涝管道,造成排涝系统的管道内遍布垃圾,极易造成堵塞,且不易清理,给排涝带来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慧城市排涝系统,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智慧城市排涝系统,包括第一排水通道和第二排水通道,且第一排水通道和第二排水通道外层均设有水泥层,所述第一排水通道内设有排水管和缓冲箱,且排水管上端贯穿第一排水通道上方水泥层设置,所述排水管下方连通缓冲管,且缓冲管外部设有缓冲箱,所述第一排水通道左侧设有过滤管,且过滤管两侧设有积尘区,所述过滤管左侧连通第二排水通道,且第二排水通道拐角处设有旋转板,所述旋转板设有四个并呈对称结构固定设在转轴上,且转轴两端分别活动连接在上下水泥层中,所述旋转板上还设有通槽,所述水泥层上固定设有刮杆,且刮杆与通槽相对应。
优选的,所述缓冲管呈反“U”字型结构。
优选的,所述缓冲箱呈梯形箱体结构,且缓冲箱右侧设有三角状导流板结构。
优选的,所述过滤管呈“U”形管结构,且过滤管表面设有等距离等大小排列的网孔。
优选的,所述通槽和刮杆上端相对于地平面均呈四十五度倾角设置,且刮杆为圆柱状聚四氟乙烯结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结构在第一排水通道和第二排水通道之间设有过滤管和积尘区,能够有效的将杂质与水区分开来,且过滤管右端为半球状结构,在过滤杂质时,杂质被冲刷到过滤管两侧设有的积尘区内,定期清理积尘区内的杂质,有效的避免了过滤管网孔被杂质堵塞的现象,便于清理,排水管下方设有缓冲管,在水冲击而下时,经过反“U”形管,有效的减缓了水的冲击力,减少了水对第一排水通道内壁的冲刷,增加了通道的使用寿命,且缓冲管外侧设有的缓冲箱,避免了杂质卡在缓冲管下方,长久造成通道堵塞的现象,缓冲箱右侧设有三角状导流板,不会对水流以及垃圾造成阻挡,旋转板可以对拐角处的水流起到一个导向作用,加快排水的速度,提高了效率,且实时的清理了拐角处淤积的泥沙,不易造成堵塞,旋转板中间设有通槽,利用刮杆可以清除旋转板上残留的杂质,不用经常维护,省时省力,此装置结构简单,不易造成堵塞,提高了排涝系统的工作效率,适合推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旋转板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缓冲箱结构示意图。
图中:1刮杆、2旋转板、3第二排水通道、4积尘区、5过滤管、6排水管、7第一排水通道、8水泥层、9通槽、10缓冲箱、11缓冲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云南星展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云南星展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19239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硬件配置的网络的方法和设备
- 下一篇:单播信号与多播信号之间的非正交多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