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起重机防脱吊钩有效
申请号: | 201720190925.6 | 申请日: | 2017-03-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6502520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19 |
发明(设计)人: | 张芳芳 | 申请(专利权)人: | 海泰建设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6C1/36 | 分类号: | B66C1/3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4499 浙江省嘉兴市***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起重机 吊钩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工程机械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起重机防脱吊钩。
背景技术
起重机是指在一定范围内垂直提升和水平搬运重物的多动作起重机械,又称吊车。
例如公告号为CN203159079U的专利,公开了一种起重机,包括底盘、臂架、设于底盘上的轮胎、设于底盘上方的驾驶室、及设于所述底盘前部或尾部的卷扬机构;所述卷扬机构包括驱动装置、卷筒和拉索,所述拉索的一端缠绕于卷筒上,所述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所述卷筒转动。
上述现有技术,起重机吊钩在吊装重物时,常出现重物脱落现象,致使重物从高空中落下,造成重物或设备的损坏,严重时造成伤亡事故。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起重机防脱吊钩,能够在吊钩吊起重物时自动封闭吊钩的开口,从而达到防止吊钩上重物脱落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起重机防脱吊钩,包括吊钩本体,所述吊钩本体上设有防脱装置,所述防脱装置包括用于封闭所述吊钩本体开口的抵接杆以及用于控制所述抵接杆运动的控制弯杆,所述控制弯杆位于所述吊钩本体内侧且一端抵接于所述抵接杆,所述抵接杆于所述吊钩本体的钩柄部分连接于所述吊钩本体。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一种起重机防脱吊钩包括吊钩本体,在吊钩本体上设置防止起重机吊装重物时重物脱落的防脱装置,防脱装置包括用于封闭所述吊钩本体开口的抵接杆以及用于控制抵接杆运动的控制弯杆,控制弯杆位于吊钩本体的内侧抵接于抵接杆,抵接杆于吊钩本体的钩柄部分连接于吊钩本体,则通过控制控制弯杆使抵接杆发生运动从而封闭吊钩本体的开口,吊钩上吊装的重物想要从吊钩内脱落会被抵接杆所限制,从而达到防止吊钩上重物脱落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吊钩本体的内侧设有放置槽,所述控制弯杆位于所述放置槽内,所述控制弯杆一端位于所述吊钩本体内侧的最低端位置且有一部分高出所述放置槽,另一端位于所述吊钩本体的钩柄下端抵接于所述抵接杆。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在吊钩本体的内侧设置放置槽,将控制弯杆设置在放置槽内,控制弯杆的一端位于吊钩本体内侧的最低端位置且有一部分高出放置槽,另一端则位于吊钩本体的钩柄下端抵接于抵接杆,则重物在被吊装在吊钩上时,重物会压迫位于吊钩本体内侧最低端的控制弯杆高出放置槽的部分使控制弯杆被压入放置槽内发生运动,控制弯杆运动从而控制抵接杆运动封闭吊钩开口,达到吊钩本体在吊装重物时自动封闭吊钩开口防止重物脱落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控制弯杆分为抵接于所述抵接杆的直杆和位于所述放置槽内的曲杆,所述放置槽内设有铰接杆,所述控制弯杆的转折部分铰接于所述铰接杆。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控制弯杆被分为直杆和曲杆两部分,在放置槽内设置铰接杆,控制弯杆的转折部分铰接在铰接杆上,则在吊钩本体吊装重物时,控制弯杆的一端被重物压迫移动,控制弯杆会以铰接杆为中心发生转动,从而控制弯杆的另一端亦随之运动对抵接杆进行控制,以此来达到控制抵接杆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控制弯杆的直杆一端连接有齿轮块,所述抵接杆上相应的设有与所述齿轮块相啮合的齿纹。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控制弯杆的支杆一端连接有齿轮块,在抵接杆上相对应的设置与齿轮块相啮合的齿纹,则吊钩本体上的重物压迫控制弯杆时,控制弯杆的直杆部分发生转动,与之连接的齿轮块亦随之运动,再通过齿轮啮合配合,抵接杆发生转动封闭住吊钩本体的开口,通过齿轮啮合来控制抵接杆的运动以此来提高控制精度。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吊钩本体的钩柄部分设有铰接座,所述抵接杆的一端铰接于所述铰接座,且此端为圆心位于铰接点的圆弧形,所述齿纹设置在此圆弧形端上。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在吊钩本体的钩柄部分设置铰接座,抵接杆的一端铰接于铰接座,且这一端为圆弧形,圆心位于铰接点,齿纹设置在此圆弧形端头上,则通过重物作用使控制弯杆带动齿轮块转动能够带动抵接杆围绕铰接点发生转动,使原本位于吊钩本体靠内侧的抵接杆向外转动抵接在吊钩本体的钩尖部分封闭吊钩本体的开口,以此来达到控制弯杆控制抵接杆对吊钩本体开口封闭与否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抵接杆铰接于所述铰接座的圆弧形端头的直径约为所述齿轮块直径的一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海泰建设有限公司,未经海泰建设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19092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动态图像预测解码装置及方法
- 下一篇:快削型填充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