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堵头有效
申请号: | 201720190776.3 | 申请日: | 2017-02-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6513995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22 |
发明(设计)人: | 刘国仟;李光显;吴壬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欣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L55/11 | 分类号: | F16L55/11;G01M3/02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44202 | 代理人: | 郝传鑫,熊永强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南***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堵头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密封性检测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堵头。
背景技术
在带水冷通道的金属壳体的电子组装产品的生产制程中,为了保证水道的密封性,需要对带水道的金属壳体进行气压密封性检测。壳体水道上一般会有两个水嘴,一个用于进水流入,一个用于出水流出,在气密测试时需要将一个水嘴堵死,然后在另一水嘴灌入高压气体进行水道气密性测试,以检测水道是否漏水漏气。在堵死一个水嘴时,需要一种能快速插接的堵头。
现有技术中,通过做测试工装,在需要堵死的水嘴的位置上设一个可移动的橡胶锥形堵头,将需要堵住的水嘴堵死密封,以免漏气造成误判。然而橡胶锥形堵头与水嘴之间为环形线接触,接触面小,密封效果不佳,容易造成测试误判。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密封效果好的堵头。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提供一种堵头,包括:
主杆,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
压件,固定于所述第一端;
密封圈,滑动套设于所述主杆外周侧且位于所述压件与所述第二端之间;
套管,滑动套设于所述主杆外周侧且位于所述密封圈与所述第二端之间,所述套管的外周侧具有朝向所述压件的定位端面,所述压件和所述密封圈伸入待密封通道时,所述定位端面抵接所述待密封通道的端面;及
推拉组件,连接于所述第二端与所述套管之间,用于带动所述第二端朝远离所述套管的方向移动,以使所述压件朝向所述套管移动并压紧所述密封圈,使得所述密封圈的径向尺寸增大且与所述待密封通道紧密接触形成密封结构。
其中,所述推拉组件包括:
手柄,包括转动端、握持端及连接于所述转动端与所述握持端之间的中间段,所述转动端铰接所述第二端;和
连接件,一端铰接所述中间段,另一端铰接所述套管。
其中,所述连接件铰接于所述套管靠近所述第二端的连接端。
其中,所述套管包括主体段和连接所述主体段的转接段,所述转接段的外周侧具有安装平面,所述连接件铰接所述安装平面。
其中,所述转接段螺接或卡接于所述主体段。
其中,所述套管还包括压紧段,所述压紧段连接于所述主体段远离所述转接段的一端,所述压紧段的外径小于所述主体段的外径。
其中,还包括垫圈,所述垫圈套设于所述主杆外周侧且位于所述压件与所述密封圈之间,所述垫圈的外径等于所述压紧段的外径。
其中,所述手柄呈L形或V形。
其中,所述主杆的外周侧具有相背地设置在所述第一端与所述第二端之间的第一限位端面和第二限位端面,所述套管的内周侧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卡位端面和第二卡位端面,所述第一限位端面和所述第二限位端面位于所述第一卡位端面和所述第二卡位端面之间。
其中,所述压件螺接所述第一端。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由于所述堵头可通过所述推拉组件改变所述密封圈的径向尺寸,因此所述堵头可先将径向尺寸较小的所述密封圈伸入所述待密封通道,然后通过所述推拉组件快速地增大所述密封圈的径向尺寸,从而使所述密封圈与所述待密封通道紧密接触形成密封结构,操作方便,效率高。此时,所述密封圈密封在所述主杆与所述待密封通道之间,确保了所述堵头与所述待密封通道之间良好的密封性能,在进行气压密封性检测时,不会造成气体泄漏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如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堵头的使用状态图一;
图2是图1所示堵头与壳体的待密封通道的配合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所示堵头的使用状态图二;
图4是图3所示堵头与壳体的待密封通道的配合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1所示堵头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3所示堵头的沿Ⅵ-Ⅵ线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
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6,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堵头100,所述堵头100 可用于密封待进行密封性检测的壳体200的待密封通道30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欣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深圳欣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19077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静态机的基料入料管
- 下一篇:具有抽样排气能力的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