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微循环成像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190744.3 | 申请日: | 2017-02-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7575140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06 |
发明(设计)人: | 陈大强;陈昌秀;亚历克斯·布兰多;罗晓川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医软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B5/00 | 分类号: | A61B5/00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麦小婵;郝传鑫 |
地址: | 510663 广东省广州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成像 液体镜头 计算机辅助成像 光源照射装置 捕获装置 接收通道 装置主体 微循环 成像装置 光线出口 光线入口 曲率调整 控制器 开口 本实用新型 指令输出端 指令输入端 手动调焦 双手操作 通信连接 照明光束 装置通信 自动调焦 便利性 抖动 射出 相通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微循环成像装置,包括:装置主体、光源照射装置、成像接收通道、成像捕获装置、计算机辅助成像装置、液体镜头以及液体镜头控制器;光源照射装置与成像接收通道设置在所述装置主体内;成像接收通道具有光线入口和光线出口;装置主体上设置有与光线入口相通的开口;光源照射装置产生的照明光束从开口射出;液体镜头设置在成像捕获装置与光线出口之间;成像捕获装置与计算机辅助成像装置通信连接;计算机辅助成像装置的曲率调整指令输出端与液体镜头控制器的曲率调整指令输入端通信连接。当病人或者使用者稍有抖动时,实现自动调焦,无需使用者重新操作进行手动调焦,也无需双手操作,大大提高了使用时的便利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学成像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微循环成像装置。
背景技术
人体内微动脉和微静脉之间的血液循环称之为微循环,其为人体血液循环的最基本单元,是血液与组织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微循环的血液流量直接反应了人体器官的代谢状况,如果人体微循环出现障碍将会对组织器官的生理功能产生较大的影响。也就是说人体微循环的障碍往往预示着一些疾病的征兆。如一些免疫性疾病、心脑血管疾病、烧伤、肺水肿、休克等发生时微循环的状态发生较大的变化,因此对人体微循环进行监测观察对医疗人员来说将具有非常大的临床意义。
为了实现对人体无创微循环的观察,早在1999年就有国外研究者W Groner等人采用了正交偏振光谱成像技术(OPS),并得到了满意的图像。随着技术的发展,先后又出现了SDF、IDF等无创光学成像监测技术。上述提到的技术虽然实现了对人体微循环的无创观察,不过使用者发现每次都通过手动调焦的方式进行对焦找到清晰图像,这样的话只要病人或者使用者稍有抖动成像系统的像平面便移开,从而导致使用者要重新对焦,这样一来系统对焦时间长,使用不方便。而且以上装置往往都是要使用者双手操作。因此一直以来这些装置困扰着使用人员,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这些产品的市场推广。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微循环光学成像技术中的不足和缺陷,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微循环成像装置,可以实现自动调焦的方式进行对焦找到清晰图像,使用者无需手动调焦,无需双手操作,大大提高了使用时的便利性。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微循环成像装置,包括光源照射装置、成像接收通道、成像捕获装置、计算机辅助成像装置、液体镜头以及液体镜头控制器;
光源照射装置用于提供照明光束并投射到组织表面;
成像接收通道用于收集在组织内部散射并返回组织表面的光线,并通过所述液体镜头将所述光线投射至所述成像捕获装置;
成像捕获装置用于对接收到的光线进行处理,获得图像数据并将其传送给所述计算机辅助成像装置;
计算机辅助成像装置用于对所述图像数据进行数字处理得到微循环数字图像,以及根据当前所述微循环数字图像的对比度以及自动对焦算法向所述液体镜头控制器输出曲率调整指令;
所述液体镜头控制器用于根据所述曲率调整指令实时调整所述液体镜头的曲率使得所述计算机辅助成像装置所得到的所述微循环数字图像具有最佳的对比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医软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广州医软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19074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可调节镜筒的瞳孔动态变化检测装置
- 下一篇:一种美肌微测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