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制冷空调内机及其导风板结构和空调有效
申请号: | 201720190472.7 | 申请日: | 2017-02-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6618021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07 |
发明(设计)人: | 翟富兴;谭周衡;彭杰林;蔡序杰;姬安生;陈学彬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F1/00 | 分类号: | F24F1/00;F24F13/08;F24F13/12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002 | 代理人: | 魏雪梅 |
地址: | 528311***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制冷 空调 及其 板结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控制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制冷空调内机及其导风板结构和空调。
背景技术
现有空调内机的导风结构中,打开大导风板3,风自进风口7进入空调内机后,经过蒸发器5、贯流风轮4、左右导风叶片6、小导风板10后,从出风口排出。如图1所示,制冷时,由于大导风板3不导风,风道吹出的气流由翻转式导风条控制,此方案的送风角度及送风距离均受限,正常出风为前下方吹出,当空调“不吹人”,往正前方吹出时,导风板3基本摆成水平角度,此时风道上壁与小导风板10形成缩口,对风量损失较大,且小导长度较短,送风距离也较短。
实用新型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制冷空调内机及其导风板结构和空调,解决现有空调内机导风不均匀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制冷空调内机的导风板结构,其包括:设置于空调内机出风口内侧的固定导风条和可动导风条,所述可动导风条与所述出风口的距离小于所述固定导风条与所述出风口的距离;所述固定导风条固定于风道内壁,所述固定导风条靠近出风口的一端的上表面内凹形成半开放式凹槽,所述可动导风条置于所述凹槽中,并可沿凹槽内底面滑出或滑入所述凹槽,以靠近或远离所述空调内机出风口;所述固定导风条、所述可动导风条的下表面为下凹的弧面;
所述可动导风条配有第一驱动机构,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固定于风道内壁。
在一些实施例中,优选为,所述的制冷空调内机的导风板结构,其还包括:大导风板,所述大导风板设置于空调内机出风口处,所述大导风板在第二驱动机构的驱动下可封闭或开启所述出风口。
在一些实施例中,优选为,所述的制冷空调内机的导风板还包括:左右导风叶片,所述左右导风叶片设置于贯流风轮和所述固定导风条之间的出风通道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优选为,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包括:滑动轴、转轴、驱动轴;所述可动导风条的两端分别设置所述连接轴,所述连接轴固定于所述滑动轴的安装部,所述安装部滑动式安装在所述转轴的滑槽内,所述转轴还设置轴安装部,所述轴安装部安装于所述驱动轴。
在一些实施例中,优选为,所述滑动轴还设置滑动部,所述滑动部滑动式嵌入引导滑槽中,所述引导滑槽设置于制冷空调内机两端的风道侧壁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优选为,当所述可动导风条处于所述凹槽内时,所述可动导风条的上表面与所述固定导风条的上表面流线型过渡。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制冷空调内机,其壳体上设有进风口、出风口;所述壳体内形成自所述进风口到所述出风口的风道,所述风道上设置所述的空调内机的导风板结构。
在一些实施例中,优选为,在风道中,自所述进风口到所述固定导风条间,依次设置蒸发器、贯流风轮、左右导风叶片。
在一些实施例中,优选为,所述的制冷空调内机还包括:控制结构,所述控制结构与所述导风板结构的第一驱动机构相连。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空调,其所述的制冷空调内机。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设置在出风口内侧的导风板由固定导风条、可动导风条组成,常规制冷时,可动导风条处于固定导风条的凹槽中,借助固定导风条和部分可动导风条进行导风,导风整体型线长,能提升送风距离;当需要上吹风时,即空调不需“吹人”时,另一方面送风广度更大;可动导风条滑出凹槽,可动导风板部分伸展出来,并向上延伸,通过可动导风条将风向往前上方送风,能有效将风道吹出的气流往房间天花板输送,送风距离远,空调往前上方送风(天花板气流)此时送风距离远,冷空气吹至房间上层后,由于冷空气密度小,形成自然沉降,“无风感,有凉感”风不吹人,制冷舒适性好。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常规制冷时空调内机的导风板结构的导风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空调内机的导风板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远距离送风模式下空调内机的导风板结构的导风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下吹模式下空调内机的导风板结构的导风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可动导风条与第一驱动机构的连接爆炸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常规制冷模式下的气流方向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上吹模式的气流方向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中可动导风条的驱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未经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19047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化学实验用高速离心机
- 下一篇:一种提高ACF微球分离效率的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