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生物质直接燃烧尾气除硫循环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190298.6 | 申请日: | 2017-02-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6587589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0-27 |
发明(设计)人: | 杨璐菡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璐菡 |
主分类号: | B01D53/78 | 分类号: | B01D53/78;B01D53/50 |
代理公司: | 广州新诺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44100 | 代理人: | 卢颂昇 |
地址: | 51003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生物 质直 燃烧 尾气 循环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除硫装置,特别涉及一种生物质直接燃烧尾气除硫循环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外流行的脱硫技术主要为干法、湿法、半干法等几类。干法烟气脱硫技术(DFGD)就是利用粒状或粉状的吸附剂等来捕集烟气中的SO2,其工艺设备比较简单、投资少,但脱硫效率不高。半干法烟气脱硫技术(SDFGD)具体可分为湿状态下脱硫、干状态下再生和干状态下脱硫、湿状态下再生的两种,其克服了湿法与干法的一些缺点;但与湿法相比,其脱硫效率较低。湿法烟气脱硫技术(WFGD)虽然对设备有严重腐蚀的缺点;但其以适用煤种广、脱硫效率高、整个脱硫工艺过程均在中低温下进行和工艺设备比较简单等优点,而在众多脱硫方法中占主导地位。柠檬酸盐法、石灰石-石膏法、氧化镁法、钠-钙双碱法和氨法等是常见的湿法烟气脱硫技术。传统的湿法烟气脱硫技术都有各自的优缺点,但在脱除SO2的同时,都存在产物较难处理,从而对环境产生新的污染。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问题,提供一种生物质直接燃烧尾气除硫循环装置,其能较为高效地对尾气进行除硫。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按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的:
一种生物质直接燃烧尾气除硫循环装置,包括:
底部容置盘,所述底部容置盘中设有一圆形隔壁;所述圆形隔壁将所述容置盘的盘腔分割为一闭合环型槽及一圆柱容置腔;所述隔壁上设有一导出管,所述导出管的一端管口与所述圆柱容置腔相通,所述导出管的另一端管口贯穿所述底部容置盘的侧壁;
气体喷淋吸收塔,所述气体喷淋吸收塔包括下部具有敞口的筒体及喷淋孔,所述筒体的内部设有多孔板,多孔板位于喷淋孔的下方;筒体的侧壁设有进气口;所述筒体设置在所述底部容置盘上,所述筒体的敞口与所述圆柱容置腔正对,所述筒体的侧壁与所述圆形隔壁正对接触;
所述筒体的侧壁顶边或/和所述圆形隔壁的顶边设有若干缺口。
作为优选,还包括热反应容器及回收容器,所述热反应容器通过第一导管与所述导出管连通;所述热反应容器通过设于其上部的第一排气管与所述回收容器连通,第一排气管设于热反应容器的顶部;
所述热反应容器内设有加热装置,所述热反应容器内设有温控器,所述温控器与所述加热装置通信连接;或所述热反应容器置于水浴池中。
作为优选,所述气体喷淋吸收塔的塔顶设有作为喷淋孔的喷淋通孔,所述喷淋通孔连通外界与所述筒体的内腔;所述热反应容器还设有一出液管,所述出液管的内端管口延伸至所述热反应容器的内部,所述出液管的外端管口与所述气体喷淋吸收塔的喷淋通孔连通;
还包括第一泵体,所述第一泵体设置在出液管上或设置在所述热反应容器内。
作为优选,所述热反应容器包括一具有敞口的反应容器及盖体,所述盖体设置在所述反应容器上,盖体设有出气孔;所述反应容器内依次设有至少两挡板,挡板将长方形水槽的槽腔若干区域,各个挡板的高度依次降低,挡板比反应容器的侧壁的高度低;若干区域包括第一区域及最后区域,第一区域与最后区域分别位于若干区域的最外侧;所述第一导管与第一区域的侧壁连接,出液管与所述最后区域连接;
所述第一泵体设置所述热反应容器内时,所述第一泵体设于所述最后区域;所述出液管与所述第一泵体连接;
所述热反应容器内设有加热装置时,所述加热装置设置在所述区域内。
作为优选,还包括余气回收装置;所述余气回收装置包括澄清石灰水容置器及气体收集容器,所述澄清石灰水容置器通过第二排气管与所述气体喷淋吸收塔连通,所述第二排气管设于所述气体喷淋吸收塔的顶部;所述澄清石灰水通过第三排气管与所述气体收集容器连通。
作为优选,所述圆形隔壁的顶边低于所述底部容置盘的侧壁的顶边,所述圆柱容置腔的顶部设有盖板。
作为优选,所述圆形隔壁比所述筒体的侧壁的厚。
作为优选,所述筒体内由上而下设有两层多孔板,位于上层的多孔板与所述喷淋孔的距离为160~250mm;两层多孔板的距离为160~250mm。
作为优选,所述筒体及所述底部容置盘的制作材质为半透明材质。
作为优选,还包括一用于将所述气体喷淋吸收塔及底部容置盘内的反应热应用于所述热反应容器内的换热装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璐菡,未经杨璐菡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19029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