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螺旋桨机构及无人机有效
申请号: | 201720189535.7 | 申请日: | 2017-02-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6494114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15 |
发明(设计)人: | 张骞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南羽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4C11/00 | 分类号: | B64C11/00;B64C11/02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志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371 | 代理人: | 柏亚军 |
地址: | 361000 福建省厦***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螺旋桨 机构 无人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无人机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螺旋桨机构及无人机。
背景技术
无人机,即无人驾驶飞机(Unmanned aerial vehicle,缩写为“UAV”),是利用无线电遥控设备和自备的程序控制装置操纵的不载人飞行器;无人机实际上是无人驾驶飞行器的统称,从技术角度定义可以分为:无人直升机、无人固定翼机、无人多旋翼飞行器、无人飞艇、无人伞翼机等;无人机的特点是机上无驾驶舱,但安装有自动驾驶仪、程序控制装置等设备。地面、舰艇上或母机遥控站人员通过雷达等设备,对其进行跟踪、定位、遥控、遥测和数字传输;由于无人机的普遍使用,无人机的固定座也越来越普遍。
现有技术中的螺旋桨机构,是将螺旋桨通过螺丝直接锁死在电机上,使得螺旋桨可以直接跟随电机转动,从而产生动力,实现无人机的起飞。
但是,现有技术中的螺旋桨机构只是通过螺丝将螺旋桨单方面固定,如果无人机突然堵转,或者无人机侧面飞行时,对于螺旋桨的伤害较大,容易造成安全事故,而且现有技术中的螺旋桨机构是将螺旋桨固定于电机上,无法拆卸,使得在运输无人机以及装卸过程中非常不方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螺旋桨机构及无人机,以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安全性能低以及不可拆卸,对于运输和装卸非常不便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螺旋桨机构,包括:固定盖、螺旋桨和电机;
电机的输出轴一端设置有连接部,螺旋桨对应连接部设置有第一输出通孔,螺旋桨通过第一输出通孔与电机的输出轴一端的连接部连接;
螺旋桨上设置有多个第一固定部,用于将螺旋桨与输出轴固定;
固定盖的外部形状呈圆锥形,用于减低飞行时的空气阻力,固定盖的下部设置有螺纹孔,连接部上部设置有螺纹,固定盖通过螺纹孔与连接部连接。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螺旋桨机构还包括固定构件;
位于输出轴上以连接部为中心的圆周方向均匀设置有多个固定孔;所述固定构件通过第一固定部与固定孔连接,用于将螺旋桨固定于输出轴。
进一步地,固定构件与固定孔可拆卸连接。
进一步地,固定孔设置为螺纹孔;
固定构件设置为螺栓,第一固定部设置为通孔,螺栓一端通过通孔与螺纹孔连接,螺栓的固定端与螺旋桨抵接,用于将螺旋桨固定于电机的输出轴。
进一步地,固定孔设置为卡槽;
固定构件设置为卡扣,第一固定部设置为凸起,卡扣与凸起铰接,卡扣可与卡槽卡紧,用于将螺旋桨固定于电机的输出轴。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螺旋桨机构,还包括垫片;
垫片设置于固定盖与螺旋桨之间,垫片对应连接部设置有第二输出通孔,垫片通过第二输出通孔套设于输出轴的连接部外部;且垫片对应固定孔设置有多个第二固定部;
固定构件通过第二固定部及第一固定部与固定孔连接。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螺旋桨机构,还包括固定底座;
固定底座设置于无人机机臂远离无人机机身的一端,电机与固定底座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固定底座包括固定上座和固定下座;
固定上座和固定下座沿无人机机臂的圆周方向分别设置于无人机机臂两侧,固定上座穿过无人机机臂与固定下座连接,电机与固定上座连接。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螺旋桨机构,固定盖设置有通孔,且通孔沿固定盖径向贯穿连接部,通孔内设置有销钉,用于将固定盖固定于输出轴的连接部端。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无人机,包括如所述的螺旋桨机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南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厦门南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18953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绝缘子并联防雷装置
- 下一篇:无人机桨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