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夹具组件有效
申请号: | 201720189199.6 | 申请日: | 2017-02-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6622858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10 |
发明(设计)人: | 蔡冲;周钉;黄一平;陈孝业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航湖南通用航空发动机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Q3/06 | 分类号: | B23Q3/06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27 | 代理人: | 李海建 |
地址: | 412000 ***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夹具 组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加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夹具组件。
背景技术
盘类零件(尤其是薄壁盘类零件)径长比大,盘壁刚性差,加工易变形。
因此,现有技术中,常在用于制作盘类零件的待加工件上增加工艺台,采用装夹工艺台的方式进行机加工。
上述传统加工方法中的装夹方式具体为:在待加工件上预留工艺台,装夹工艺台,然后对待加工件进行机加工,最后再去除工艺台。这种方式无疑增加了原材料的浪费。
此外,现有技术中,对于盘类零件进行机加工时,还可能会考虑申请带有辅助支撑的专用夹具进行装夹。但是,该带有辅助支撑的专用夹具设计制作难度大,操作耗时费力效率低,从而导致较高夹具制造成本和产品生产成本。
因此,如何设计一种新的加工方式,以避免盘类零件原材料浪费的问题,同时能够降低加工难度和成本,是目前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夹具组件,能够避免盘类零件原材料浪费的问题,同时能够降低加工难度和成本。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夹具组件,应用于盘类零件的加工过程,所述盘类零件中相对的两侧型面分别为第一侧型面和第二侧型面,用于制作所述盘类零件的待加工件按所述第一侧型面单边余量在1.0mm至1.4mm,所述盘类零件上设置有多个工艺孔;
所述夹具组件包括:
第一夹具,所述第一夹具上设置有多个安装孔,多个所述安装孔在所述夹具上的排布位置与所述工艺孔在所述盘类零件上的排布位置一一对应;
与所述安装孔适配的连接件;
第二夹具,所述第二夹具包括夹具主体、支靠部和第一压紧件;
所述支靠部的一端与所述夹具主体固连,另一端用于支靠所述第二侧型面上的约束位置,所述约束位置为所述盘类零件在进行约束测量时的固定位置;
所述第一压紧件的压紧外延用于压紧所述第一侧型面上的所述约束位置,所述第一压紧件上设置有用于容纳加工刀具的加工通孔。
优选地,在上述夹具组件中,多个所述工艺孔以所述盘类零件的中心为中心点沿周向均匀排布。
优选地,在上述夹具组件中,所述盘类零件上设置有七个所述工艺孔。
优选地,在上述夹具组件中,所述约束位置为圆环形,所述约束位置以所述盘类零件的中心点为中心,且相对所述工艺孔更靠近所述盘类零件的零件外延。
优选地,在上述夹具组件中,所述第二夹具还包括:
调节螺栓,所述调节螺栓的连接端与所述夹具主体连接;
第二压紧件,所述第二压紧件套设在所述调节螺栓上,并且,所述第二压紧件上设置有用于压紧所述零件外延的回钩台。
优选地,在上述夹具组件中,所述连接件的安装直径小于所述工艺孔的设计要求尺寸。
从上述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夹具组件,适用于设计要求带孔且可以约束测量的盘类零件的加工过程,采用了利用约束条件来设计夹具进行装夹的思路,改变了盘类零件(尤其是刚性较差的薄壁盘类零件)相关的夹具设计需要考虑辅助支靠或者在待加工件上设置工艺台的传统加工模式,既降低了制作和使用夹具的难度和成本,节约工序加工成本,又避免了工艺台材料的浪费问题,同时又能满足零件的加工质量要求,防止过度加工。而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夹具组件,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有利于压缩盘类零件的制作成本。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盘类零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盘类零件的半剖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一夹具夹持盘类零件的侧剖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一夹具的正视图;
图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二夹具夹持盘类零件的侧剖图;
图6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由夹具主体、支靠部和第二压紧件构成的第二夹具的正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由第二夹具中第一压紧件的的正视图。
1-盘类零件,11-工艺孔,12-约束位置,13-零件外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航湖南通用航空发动机有限公司,未经中航湖南通用航空发动机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18919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正多面体工件的固定工装
- 下一篇:一种可角度加工的数控机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