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发电机的补偿套、发电机和车辆有效
申请号: | 201720188370.1 | 申请日: | 2017-02-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6636646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14 |
发明(设计)人: | 赵德雨;李博;王志平;王长松;袁学礼;柴玉刚;贾彦年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B63/04 | 分类号: | F02B63/04 |
代理公司: | 北京润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83 | 代理人: | 李雪,李翔 |
地址: | 0710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发电机 补偿 车辆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发电机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发电机的补偿套、发电机和车辆。
背景技术
车辆上一般设有发电机,以为车辆的电子元件提供电力输出。发电机通过车辆的发动机输入功率而转化输出电能,因此发电机多安装于发动机上。
发电机可通过挂脚螺栓连接于发动机的缸体上,发动机的缸体上形成有螺纹孔,发电机的端盖上形成具有螺纹孔的安装部(例如端盖),挂脚螺栓穿过安装部连接于发动机的缸体。由于发电机的端盖与发动机的缸体之间存在间隔,因此,发电机的安装部形成有挂脚孔,并在挂脚孔中设置补偿套,在挂脚螺栓逐渐地打紧的过程中,补偿套不断地向发动机的缸体移动并最终接合于发动机的缸体,避免在挂脚螺栓不断打紧时朝向发动机拉动发电机的端盖而造成端盖变形。
其中,补偿套多为铸造件,为了便于在铸造模具中取出补偿套,模具中形成拔模角度,即铸造形成的补偿套的外径形成为沿轴向逐渐增加。因此,在补偿套逐渐插入端盖的挂脚孔时,补偿套与挂脚孔间的摩擦力越来越大,很容易产生卡滞而不能移动到与发动机的缸体接合的位置,失去了补偿间隔的功能。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补偿套,以解决补偿套在发电机挂脚孔中卡死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发电机的补偿套,其中,所述补偿套包括位于第一端的第一段和位于第二端的第二段,所述第一段的外径沿所述第一端朝向所述第二端的方向由第一外径逐渐增加为第二外径,所述第二段与所述第一段的邻接处形成有相对于所述第一段径向凹进的槽部,所述槽部的外径小于所述第二外径。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段的末端设有环状的止挡凸缘,所述槽部形成为位于所述第一段和所述止挡凸缘之间的第一退刀槽。
进一步的,所述补偿套的内周壁形成有内螺纹,并且所述补偿套的第二端的内周壁上形成有第二退刀槽。
进一步的,所述补偿套形成有从所述第二端向所述第一端轴向延伸的开口。
进一步的,所述补偿套外周面的粗糙度为Ra0.8-1.6。
进一步的,所述补偿套为铸造件,并且所述第一段的外周面的拔模角度为1-1.5°。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发电机的补偿套具有以下优势: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补偿套在第二端形成外径较小的部分,可以避免由于补偿套在第二端的外径过大,从而可以避免补偿套的第二端的过盈量过大而卡死在挂脚孔中,避免了补偿套失去原有的补偿作用。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发电机,以解决补偿套在发电机挂脚孔中卡死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发电机,其中,所述发电机包括具有挂脚孔的安装部,所述挂脚孔中设置有以上所述的发电机的补偿套,所述槽部与所述挂脚孔保持间隔。
进一步的,所述补偿套与所述挂脚孔的过盈量为0-0.4mm。
进一步的,所述挂脚孔的进口端形成有第三退刀槽。
所述发电机与上述发电机的补偿套相对于现有技术所具有的优势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车辆,以解决补偿套在发电机挂脚孔中卡死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车辆,其中,所述车辆设置有发动机以及以上方案所述的发电机,所述发电机安装于所述发动机上。
所述车辆与上述发电机的补偿套相对于现有技术所具有的优势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所述的补偿套的剖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所述的补偿套沿轴向观察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所述的发电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所述的发电机的安装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所述的发电机的安装部的结构示意图,其中补偿套未安装。
附图标记说明:
1-发电机,2-补偿套,3-安装部,4-第一退刀槽,5-止挡凸缘,6-第二退刀槽,7-开口,8-第三退刀槽。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18837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