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快速真空预冷机有效
申请号: | 201720187769.8 | 申请日: | 2017-02-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6600987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0-31 |
发明(设计)人: | 袁秋萍;李玲;周正礼;曹国萍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科技学院 |
主分类号: | F25D31/00 | 分类号: | F25D31/00 |
代理公司: | 浙江永鼎律师事务所33233 | 代理人: | 陆永强 |
地址: | 310023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快速 真空 预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冷却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快速真空预冷机。
背景技术
常见冷却方式主要有四种:风冷、水冷、冰冷和真空预冷。前三者冷却方式主要依靠温差驱动,通过对流方式从外物品表面放热,热量通过导热从物体的中心传递至外表面,因此温度分布从物品中心至外表面呈逐渐递减的趋势。真空预冷和前三者的本质差别在于传热机制的不同,它通过降低真空箱体气压致使物体表面水分汽化吸热带走热量,因此温度分布从物品中心至表面是均匀的。降温速度的比较传统冷却方式降温速度受制于多种外界因素,如坏境温度,水温,场地面积大小等,存在冷却处理时间长、降温均匀性差、对被冷却物品造成局部损伤、单位处理量有限等不足,因而无法达到快速、均匀降温的保鲜效果。真空预冷机的降温速率取决于物品的表面积与体积之比和真空抽取的速度。其中,真空抽取速度可通过预冷机的设置决定。但是,现有的真空预冷机体积较大并且装卸待冷却物较为繁琐。
例如,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移动式真空预冷装置[申请号:200710071594.5],移动式真空预冷装置,该装置由真空槽、水汽捕集系统、制冷系统、真空系统和自动控制系统组成。真空槽为一微弯曲带加强筋、内衬不锈钢薄板组成的组合结构,该结构具有抗外压强度高、重量轻、移动方便的特点。水汽捕集系统由制冷系统和水汽捕集器组成,使水份得以除去,保障真空系统的正常操作。自动控制系统可以根据被处理农产品的性质不同,预冷温度和预冷时间不同,设置不同的真空度和不同的操作时间,并根据真空槽内温度、湿度的不同,控制真空泵和补水系统,使真空槽内的温度、湿度、压力达到需要的值。
上述方案虽然具有冷却作用,但是,仍然存在着货物搬运较为繁琐,需要借助其它运输设备,占用空间较多等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设计合理,结构紧凑,使用便利的快速真空预冷机。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下列技术方案:本快速真空预冷机,包括箱体,所述的箱体上设有真空预冷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箱体呈矩形状,所述的箱体侧面具有送料口,所述的送料口上设有能够封闭送料口的拉门,所述的拉门通过活动连接结构和箱体相连,所述的箱体底部设有底口,所述的底口一端和送料口下端相连,在底口上设有能够封闭底口的底板,所述的箱体底部还设有呈U形的底座,底座的开口朝向送料口,所述的底座和箱体连为一体式结构,所述的底座和底板之间设有能够控制底板在垂直方向上升降从而打开或关闭底口的升降机构,所述的底座上还设有能够当底板下降后能够使底板水平移动的水平移动机构。
在上述的快速真空预冷机中,所述的升降机构包括设置在底座和底板之间的若干升降杆,所述的升降杆上连接有升降驱动,所述的底座内两侧均设有台阶,所述的升降杆下端固定在台阶上,且上端能够通过升降驱动驱动后抵靠在底板上。
在上述的快速真空预冷机中,所述的底座和底板之间设有四根升降杆,且升降杆呈矩形阵列。
在上述的快速真空预冷机中,所述的水平移动机构包括设置在底板底部的若干滚轮所述的滚轮,所述的滚轮通过滚轮座和底板相连,所述的滚轮位于两块台阶之间。
在上述的快速真空预冷机中,所述的滚轮与送料口之间的间距小于送料口至底面之间的间距。
在上述的快速真空预冷机中,所述的底板底部安装有四个滚轮。
在上述的快速真空预冷机中,所述的底板和箱体之间设有呈 U形的第一密封圈,所述的第一密封圈安装在底口的第一安装槽内,所述的拉门、送料口和底板之间设有第二密封圈,所述的第二密封圈安装在拉门内侧上。
在上述的快速真空预冷机中,所述的底板上设有呈U形能够和第一密封圈配合的凸起。
在上述的快速真空预冷机中,所述的拉门上设有两个拉手和两个透明观察口。
在上述的快速真空预冷机中,所述的活动连接结构包括锁紧组件和水平平移组件。
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快速真空预冷机的优点在于:1、设计合理,结构紧凑,使用便利。2、能有效的降低占地面积,节省空间。3、能加快生产时的效率,提高了工作效率。4、结构牢固,使用寿命长。5、密封性好,安全性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立体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另一视角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2中A部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科技学院,未经浙江科技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18776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