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土壤采集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186693.7 | 申请日: | 2017-02-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6450453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29 |
发明(设计)人: | 魏淋;许炜萍;徐颖欢;范虹丽;肖罗丹;王留彬;刘琴玲;龚成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1/08 | 分类号: | G01N1/08 |
代理公司: | 成都市鼎宏恒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51248 | 代理人: | 谢敏 |
地址: | 61000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土壤 采集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采集取样领域,具体的讲是一种土壤采集装置。
背景技术
土壤采集装置能真正满足土壤取样全层、等量、便捷的要求,为测土配方施肥、土壤监测等土肥工作解决了难以实现的准确采集土壤样品的难题。便捷、快速和准确采集土壤样品,最大限度地控制取样误差,使用该采样器采集土样具有全层、等量、快速和易操作等优点。
现有的土壤采集装置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取土储土过程操作繁琐,一般只具备取土功能,无储土功能,取出土样需要专门的刮土工具,将土样从土壤采集装置中刮出或捅出,进行二次储土作业,对于黏性、高湿土壤,土壤与取样器管壁黏结十分紧密,取土操作过程费时费力,甚至还会被刀刃所伤,同时也不能够完整保存各土层土样,极大影响了野外土壤取样作业效率和作业质量。
因此需要一种结构简单,能够在进行取土的同时对土壤进行储藏的一种土壤采集装置。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土壤采集装置存在无法对土壤进行储藏,同时无法根据采集器下钻采集目标深度的土壤的问题,提供一种土壤采集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土壤采集装置,包括绞手、伸缩杆、钻头和土壤暂存盒。其中伸缩杆表面设有螺纹,伸缩杆穿过土壤暂存盒,伸缩杆一端与绞手连接,另一端通过可拆卸部件与钻头连接。土壤暂存盒为圆柱体,顶部封闭且均匀分布有排土孔,底部设有开口,土壤暂存盒通过位于其顶部的固定块与伸缩杆固定连接,钻头为圆锥体,表面设有螺纹,钻头与伸缩杆表面螺纹朝向一致,钻头的底面穿过土壤暂存盒底部设有的开口伸入土壤暂存盒内。
这样设计的目的在于,由于钻头的底面穿过土壤暂存盒底部设有的开口伸入土壤暂存盒内,同时钻头表面设有螺纹,在钻头下钻时,土壤通过螺纹的间隙被带到钻头的底面,由于钻头的底面伸入土壤暂存盒内,土壤最终在土壤暂存盒中堆积,实现了在进行取土的同时对土壤进行储藏的功能,待后续将土壤采集装置从土壤中取出,通过钻头与伸缩杆可拆卸结构将钻头拆除,将储藏在土壤暂存盒中的土壤取出。
同时由于土壤暂存盒顶部设有排土孔,当土壤将土壤暂存盒内部空间填满时,新进入的土壤会将之前的土壤从排土孔中顶出,随着钻头下钻深度的增加,土壤暂存盒内一直储藏最新深度的土壤,可以实现根据采集器下钻目标深度采集该区域土壤。
同时通过与伸缩杆连接的绞手,实现方便使用,降低钻头下钻难度的功能。
进一步的,伸缩杆还穿过防偏移板,其中防偏移板的中心设有穿孔,底面连接有支撑杆,穿孔内壁设有螺纹,螺纹与伸缩杆表面螺纹相适配。
这样设计的目的在于,土壤采集中多是需要垂直采集土壤数据,根据每个垂直高度土壤数据统计出土壤中物质分布,因此土壤采集装置在使用中多需要能够垂直下钻,但是现有土壤采集装置多为人工操作,随着下钻深度加深发生偏移的现象发生更加频繁,影响了土壤采集的效果,通过设置防偏移板,使用中先通过支撑杆将防偏移板支撑在地面上,确认防偏移板水平后将伸缩杆穿过防偏移板中心处的穿孔,再将钻头安置在伸缩杆的一端,开始下钻采集土壤,由于防偏移板的中心穿孔与伸缩杆是通过螺纹连接,防偏移板能够防止在下钻时伸缩杆的偏移,同时当发生较大偏移时,使用者可以目视观测出防偏移板表面已不是水平,从而调整下钻角度和方式,避免偏移现象更加严重。
可选的,防偏移板上表面与支撑块的一端连接,支撑块另一端连接有刮刀,刮刀一端伸入伸缩杆表面螺纹的间隙中。
这样设计的目的在于,通过设置的刮刀刮除间杂在螺纹间隙中的泥土和其他杂物,避免因螺纹堵塞或者损坏导致的伸缩杆伸缩障碍。
可选的,支撑杆底面设置有固定爪,固定爪伸入地表中。
这样设计的目的在于,通过固定爪可以增加支撑杆与地表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支撑杆的稳固性,大幅提高防偏移板的使用效果。
可选的,支撑杆通过活动部与防偏移板底面连接。
这样设计的目的在于,活动部可以调节支撑杆的角度,从而更方便防偏移板的安置,提高本实用新型使用区域。
可选的,伸缩杆靠近绞手一端上设置有水平仪。
可选的,钻头伸入土壤暂存盒部分与位于土壤暂存盒外部分竖直长度比例为1:10。
可选的,钻头底面直径与土壤暂存盒直径比例为1:1.1~1:1.5。
这样设计的目的在于,在这个比例下从钻头表面螺纹带出的土壤即能进入土壤暂存盒,同时又不会因为钻头比土壤暂存盒小,产生更多的下钻阻力。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至少包括以下之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农业大学,未经四川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18669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