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发散型手持喷蜡器有效
申请号: | 201720186168.5 | 申请日: | 2017-02-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6549884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0-13 |
发明(设计)人: | 戴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戴勇 |
主分类号: | B05B11/00 | 分类号: | B05B11/00 |
代理公司: | 成都正华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51229 | 代理人: | 李蕊,李林合 |
地址: | 629299 四川省遂宁市***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发散 手持 喷蜡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具体涉及一种发散型手持喷蜡器。
背景技术
目前,喷蜡装置大多为大型器械装置,结构复杂,不便于对小装置进行打蜡处理;在室内,当木质漆面或其它类似家具发生破损,需要打蜡时,存在打蜡不便的问题,降低了该类家具的使用寿命,且人们不能根据破损部位进行快捷简单的打蜡过程。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新颖、操作便捷,便于人们在家对少量需打蜡位置进行快速有效打蜡处理的发散型手持喷蜡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发散型手持喷蜡器,其包括枪体,枪体包括枪筒和枪柄,枪筒上设有一用于容纳蜡棒的枪道、用于推动蜡棒在枪道内移动的给进装置和用于启动给进装置的手柄;枪筒上临近喷射部处设有一用于融化蜡棒的融蜡部,位于融蜡部与喷射部之间的枪筒上设有一输液道,融蜡部包括呈双层壁结构的器体;
器体的内壁与外壁之间设置有呈螺旋状的电热丝,输液道和器体外壁上均依次设有绝缘层、保温层和隔热层,枪柄上设有一用于控制电热丝发热的控制按钮;喷射部包括空腔圆盘,空腔圆盘的一面设有与输液道连通的通孔,空腔圆盘的另一面设有若干个间隔分布的喷孔,喷孔上设置有雾化喷头,空腔圆盘上两面之间的间距为0.1~0.3cm。
进一步地,空腔圆盘上卡扣有一用于保护雾化喷头的保护盖。
进一步地,保护盖上朝向雾化喷头的一面设置有与雾化喷头相配合的刺针。
进一步地,喷射部与输液道的连接方式为可拆卸连接,且在连接处设置有密封圈。
进一步地,密封圈为耐热矽胶密封圈。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该发散型手持喷蜡器结构新颖,体积小巧,便于人们在家对少量需打蜡位置进行打蜡处理;其操作简单便捷,且蜡液呈雾化发散形喷出,保证了打蜡的均匀度,实用性强;其中,电热丝设置为螺旋状,提高了加热的效率,使加热过程更加的全面快捷;输液道和器体外壁上绝缘层、保温层和隔热层的设置,使输液道的输送蜡液过程和器体的融蜡过程能够有效地进行,防止烫伤或堵蜡现象的发生;空腔圆盘上卡扣有保护盖,用于保护雾化喷头;刺针的设置用于对雾化喷头进行防堵塞处理,密封圈的设置用于防止喷蜡过程出现溢蜡现象。
附图说明
图1为发散型手持喷蜡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发散型手持喷蜡器的空腔圆盘的另一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发散型手持喷蜡器的空腔圆盘的一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发散型手持喷蜡器的刺针安装结构示意图。
其中:1、枪筒;2、枪柄;3、蜡棒;4、枪道;5、给进装置;6、手柄;7、喷射部;8、融蜡部;9、输液道;10、器体;11、内壁;12、外壁;13、电热丝;14、绝缘层;15、保温层;16、隔热层;17、控制按钮;18、空腔圆盘;19、通孔;20、喷孔;21、保护盖;22、刺针。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地详细说明。
在以下描述中,对“一个实施例”、“实施例”、“一个示例”、“示例”等等的引用表明如此描述的实施例或示例可以包括特定特征、结构、特性、性质、元素或限度,但并非每个实施例或示例都必然包括特定特征、结构、特性、性质、元素或限度。另外,重复使用短语“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虽然有可能是指代相同实施例,但并非必然指代相同的实施例。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一种发散型手持喷蜡器,如图1~图4所示,该发散型手持喷蜡器包括枪体,枪体包括枪筒1和枪柄2,枪筒1上设有一枪道4、给进装置5和手柄6;其中,枪道4用于容纳蜡棒3,给进装置5用于推动蜡棒3在枪道4内移动,手柄6用于启动给进装置5;枪筒1上临近喷射部7处设有一融蜡部8,用于融化蜡棒3;位于融蜡部8与喷射部7之间的枪筒1上设有一输液道9,融蜡部8包括呈双层壁结构的器体1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戴勇,未经戴勇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18616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激光增减材复合制造装置及方法
- 下一篇:一种多孔金属材料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