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聚能高温醇基燃料灶有效
申请号: | 201720185847.0 | 申请日: | 2017-02-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6593152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0-27 |
发明(设计)人: | 吴伟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吴伟东 |
主分类号: | F24C5/00 | 分类号: | F24C5/00;F24C15/00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科吉华烽知识产权事务所(普通合伙)44248 | 代理人: | 邱凯 |
地址: | 52300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高温 燃料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灶具,具体地说涉及一种使用醇基燃料的灶具。
背景技术
醇基燃料是一种环保洁净能源,已被使用在灶具上,但目前的醇基燃料灶所能提供的最高温度普遍集中在1000摄氏度左右,很难进一步大幅提升,因此无法满足使用者提出的更高温的使用需求。另外,现有醇基燃料灶对醇基燃料的纯度有一定要求,一般要求醇基燃料的含水率低于20%,这种低含水率醇基燃料的价格会相对高点,由此造成醇基燃料灶的使用成本会相对较高;此外,燃烧这种低含水率醇基燃料的危险系数会相对较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高能效的聚能高温醇基燃料灶。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聚能高温醇基燃料灶,包括气管、液管、油气比例阀、风机、液压泵、混合室、点火器和炉体;
所述炉体由竖置的摩擦腔和横置的压缩通道构成,整体呈L形;所述摩擦腔的形状为上小下大的中空的圆台形,在所述摩擦腔的上开口部设有碳化硅材质的聚能环;所述压缩通道的形状为左小右大的中空的圆台形,所述压缩通道从所述摩擦腔的底部、沿所述摩擦腔底部的圆周由右向左水平切入所述摩擦腔内;
所述气管和所述液管,经所述油气比例阀后,进入所述混合室中;在所述混合室中,所述气管的出口位于所述液管的出口的后方;在所述混合室上、位于所述液管的出口的前方设有喷口;所述混合室设置在所述压缩通道的入口处;
所述风机、所述液压泵分别设置在所述气管的管路、所述液管的管路上;
所述点火器设置在所述压缩通道内,位于所述喷口的前方。
进一步,所述聚能环压入卡固在所述摩擦腔的上开口部。
更进一步,所述聚能环整体呈圆饼状,包括同心的内环、中环和外环,内环与中环之间设有多个沿径向的内辐条,多个所述内辐条沿周向间隔均匀地设置一整圈,中环与外环之间设有多个沿径向的外辐条,多个所述外辐条沿周向间隔均匀地设置一整圈。
再进一步,整圈的多个所述内辐条与整圈的多个所述外辐条沿周向交错设置。
再进一步,所述内环与所述中环之间沿径向的间距大于所述中环与所述外环之间沿径向的间距。
再进一步,在所述聚能环的上表面的外圆周处设有一整圈凸起的挡墙。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醇基燃料与空气的混合体在炉体的压缩通道的入口处被点火器点燃燃烧,形成火焰;火焰在气管中气流的作用下,首先经炉体的压缩通道进行平稳压缩,然后以切线方向进入到炉体的摩擦腔的底部,在摩擦腔中以螺旋上升的方式与摩擦腔的侧壁产生摩擦,从而使得火焰在压缩、摩擦后迅速积累温度,达到极速升温的效果,可将原1000摄氏度左右的火焰温度提升大约300摄氏度,至1300摄氏度左右。
(2)设置在炉体摩擦腔上开口部的聚能环,能阻碍位于摩擦腔上开口部的火焰热能外泄;另外,通过控制油气比例阀,可使醇基燃料的充分燃烧位置位于聚能环处,由此将醇基燃料在聚能环处完全燃烧,产生最大热能并聚集在聚能环中,从而进一步提升火焰温度至1500摄氏度左右。
(3)燃烧含水率不高于30%的醇基燃料所得到的火焰,经压缩通道压缩、摩擦腔摩擦、聚能环聚能后,便能大幅提升火焰温度,因此本实用新型可降低醇基燃料灶的使用成本,还可降低使用醇基燃料灶的危险系数。
本实用新型可使用含水率较高的醇基燃料得到更高的火焰温度,因此具有高能效的特点,反映在醇基燃料灶上便是灶温高、加热时间短、省燃料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纵向剖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聚能环的俯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聚能环的前视图。
图中各标号分别是:(1)气管,(2)液管,(3)油气比例阀,(4)风机,(5)液压泵,(6)混合室,(7)点火器,(8)炉体,(9)摩擦腔,(10)压缩通道,(11)聚能环,(12)喷口,(13)内环,(14)中环,(15)外环,(16)内辐条,(17)外辐条,(18)挡墙。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构造特征、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
参看图1、2、3、4,本实用新型聚能高温醇基燃料灶,包括气管1、液管2、油气比例阀3、风机4、液压泵5、混合室6、点火器7和炉体8。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吴伟东,未经吴伟东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18584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