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转向管柱碰撞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20185749.7 | 申请日: | 2017-02-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6528515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29 |
发明(设计)人: | 奥德利·麦克斯;薛政杰;厉达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蒂森克虏伯汇众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1/18 | 分类号: | B62D1/18 |
代理公司: | 北京邦信阳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11012 | 代理人: | 金玺,黄姝 |
地址: | 201206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转向 管柱 碰撞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转向管柱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转向管柱碰撞系统。
背景技术
在手动调节转向管柱设计(MVLS-4方向手动调节)中,第一个先前碰撞力仅由内套管和外套管之间的摩擦产生。内套管和外套管之间的摩擦力仅为约2000N,但是碰撞峰值力通常需要3500N。现有设计通过增加内套管的正锁定系统,来增加碰撞峰值力达到3500N峰值力。但是,正锁定系统的结构较为复杂,如图1所示,正锁定系统通常包括锁定爪1′,弹簧2′和撕裂片3′。并且组装过程也比较复杂。此外,安装空间也很关键,不是所有的转向柱都可以使用这种正锁定系统。
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结构简单、容易安装、占用空间小的转向管柱碰撞系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容易安装、占用空间小的转向管柱碰撞系统。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提供一种转向管柱碰撞系统,包括外套管和内套管,所述内套管插入到所述外套管中,所述内套管的外表面与所述外套管的内表面接触并能产生摩擦力,所述内套管与所述外套管之间设有用于增加摩擦力的摩擦片。
进一步地,所述外套管的内表面上开设有插槽,所述摩擦片嵌入所述插槽中。
进一步地,所述内套管的外表面上开设有插槽,所述摩擦片嵌入所述插槽中。
进一步地,所述摩擦片与所述插槽胶结或螺钉连接,或所述摩擦片压入所述插槽中。
进一步地,所述摩擦片包括基板和铺设在所述基板上的颗粒物,所述基板与所述插槽连接,所述颗粒物与所述外套管的内表面或所述内套管的外表面接触。
进一步地,所述摩擦片与所述外套管或所述内套管之间摩擦系数为0.4~0.6。
进一步地,所述摩擦片的硬度为HRB50。
进一步地,所述摩擦片有四片,并沿所述外套管的圆周方向均匀间隔布置。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由于在内套管与外套管之间设有用于增加摩擦力的摩擦片,增加了内套管与外套管之间的摩擦力,从而使碰撞峰值力能够达到要求。摩擦片的结构简单、容易安装、占用空间小。
附图说明
参见附图,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将变得更易理解。应当理解:这些附图仅仅用于说明的目的,而并非意在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构成限制。图中:
图1是现有的转向管柱的正锁定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转向管柱碰撞系统的立体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转向管柱碰撞系统的分解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转向管柱碰撞系统的摩擦片的立体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转向管柱碰撞系统的使用状态图。
附图标记对照表:
1′-锁定爪 2′-弹簧 3′-撕裂片
1-外套管2-内套管3-摩擦片
4-手柄11-插槽 31-基板
32-颗粒物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容易理解,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在不变更本实用新型实质精神下,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可相互替换的多种结构方式以及实现方式。因此,以下具体实施方式以及附图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示例性说明,而不应当视为本实用新型的全部或视为对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限定或限制。
在本说明书中提到或者可能提到的上、下、左、右、前、后、正面、背面、顶部、底部等方位用语是相对于各附图中所示的构造进行定义的,它们是相对的概念,因此有可能会根据其所处不同位置、不同使用状态而进行相应地变化。所以,也不应当将这些或者其他的方位用语解释为限制性用语。
本实施例中,如图2-3所示,转向管柱碰撞系统,包括外套管1和内套管2,内套管2插入到外套管1中,内套管2的外表面与外套管1的内表面接触并能产生摩擦力,内套管2与外套管1之间设有用于增加摩擦力的摩擦片3。
具体为,如图3所示,外套管1为中空的长条形外套管,内套管2也为长条形的圆外套管。外套管1与内套管2安装时,内套管2插入到外套管1的空腔中。安装后,内套管2的外表面与外套管1的内表面之间紧密接触。碰撞时,柱外套管1与内套管2之间产生相对滑动,内套管2的外表面与外套管1的内表面之间会产生摩擦力。由于摩擦片3增加了外套管1与内套管2之间的摩擦力,碰撞峰值力将更高,能够满足要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蒂森克虏伯汇众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未经上海蒂森克虏伯汇众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18574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轻质耐磨支架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石墨烯硅烷覆膜剂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