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机器人智能充电桩有效
申请号: | 201720183837.3 | 申请日: | 2017-02-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6490476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12 |
发明(设计)人: | 钱永强;余政洋;马浩杰;薛鹏飞;苗秀勋;荣瑜琛;许利远;骆洪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木蚁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7/00 | 分类号: | H02J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1203 上海市浦东新***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机器人 智能 充电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充电桩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机器人智能充电桩。
背景技术
目前,公知的机器人充电桩比较少,一般都是靠人给机器人充电,类似于手机充电,而想要机器人工作时间达到8小时及以上,都会受限于机器人的电池尺寸、重量及安全性。一般充电桩构造是由对插接头、稳压电源、连接线等组成。机器人设计出来的主要目的就是代替人工,做重复的工作,对于移动机器人来说,电源线直接连接到电源上,是不太现实的,并不像电视那样一直工作,而市面上普通的机器人充电器,都是需要专人给机器人充电,定时定点。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机器人智能充电桩,具有智能化和自主充电的优点,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机器人智能充电桩,包括智能充电桩箱体、正负极触片和充电桩底座,所述充电桩底座的顶部固定设置有智能充电桩箱体,在智能充电桩箱体上固定设置有PCB控制板,在智能充电桩箱体上还固定设置有充电接头,充电接头通过电线与PCB控制板电连接,所述智能充电桩箱体上设有光电传感器,在光电传感器的下方设有光电传感器挡片,光电传感器挡片通过螺丝固定连接在正负极触片上,在正负极触片上设有固定正负电极线螺丝,正负极触片通过弹簧与智能充电桩箱体滑动接触,在弹簧的一侧设置有弹簧挡板。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充电桩底座采用高强度铝合金材质制成。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光电传感器挡片的一端与光电传感器的对射端齐平,且光电传感器挡片在光电传感器的下方1m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机器人智能充电桩,正负极触片在受到外力作用下,比如机器人正负极触片与其接触,正负极触片会往后水平移动,正负极触片与弹簧接触,弹簧发生形变,与正负极触片固定在一起的光电传感器挡片的另一端会穿过光电传感器并挡住,此时光电传感器给充电系统充电信号,智能机器人充电桩的整个电力系统开始工作,给正负极触片提供直流24V稳定电力输出,机器人可以自主充电,不受人工控制,达到真正意义上的智能化,非机器人正负极触片接触正负极触片,使弹簧变形,整个智能充电桩电力系统会预先检测接触物是否是机器人正负极触片,如果不是,则PCB控制板不会给正负极触片输出电流及电压,只有在配对机器人的触片接触到充电桩正负极触片时,整个智能机器人充电桩才会给机器人电池充电,正常工作,起到保护作用,从而防止误碰而造成的触电及其他危险现象。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纵剖面构造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A-A剖面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机器人智能充电桩触片构造图。
图中:1-智能充电桩箱体;2-PCB控制板;3-光电传感器;4-光电传感器挡片;5-正负极触片;6-弹簧挡板;7-固定正负电极线螺丝;8-弹簧;9-充电接头;10-充电桩底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木蚁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木蚁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18383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