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地面滴灌带机械收起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183326.1 | 申请日: | 2017-02-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6814152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29 |
发明(设计)人: | 马晓燕 | 申请(专利权)人: | 马晓燕 |
主分类号: | B65H75/40 | 分类号: | B65H75/40;B65H75/4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833400 新疆维吾尔自治*** | 国省代码: | 新疆;6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地面 滴灌 机械 收起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滴灌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地面滴灌带机械收起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全球水资源短缺,为节约水资源,作物种植浇水时要摒弃传统漫灌的方式,滴灌技术就是一种应运而生的新型节水灌溉技术。
滴灌是利用滴灌带将水通过直径约10mm毛管上的孔口或滴头送到作物根部进行局部灌溉的方式。它是目前干旱缺水地区最有效的一种节水灌溉方式,水的利用率可达95%。滴灌较喷灌具有更高的节水增产效果,同时可以结合施肥,提高肥效一倍以上。可适用于果树、蔬菜、棉花以及温室大棚灌溉,在干旱缺水的地方也可用于大田作物灌溉。现有滴灌技术所采用的的滴灌带结构细长,在田间尤其是棉花地面上铺设与收起困难,滴灌结束后需要人工进入田间一节一节的卷起滴灌带,费时费力且容易破坏农作物。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地面滴灌带机械收起装置,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滴灌结束后自动、快速卷起滴灌带,无需人工进入田间作业,提高了工作效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地面滴灌带机械收起装置,包括:支架、安装在所述支架内的主动轮以及安装在所述支架上与所述主动轮电连接的驱动电机。
可选的,还包括安装在所述支架内的从动轮,以及安装在所述支架上与所述从动轮电连接的离合装置。
可选的,所述主动轮和所述从动轮通过转轴在所述支架内上下分布,并且所述主动轮和所述从动轮之间预设有间隙。
可选的,还包括手动转盘,所述手动转盘位于所述支架一端,并与所述主动轮的转轴连接。
可选的,还包括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通过导线分别与所述驱动电机和所述离合装置连接,并分别控制所述主动轮转轴转动以及所述从动轮与所述主动轮的分离与贴合。
可选的,所述离合装置为液压缸,所述液压缸与所述从动轮的转轴连接,并控制所述从动轮贴合或远离所述主动轮。
可选的,所述主动轮或从动轮上设置有凹槽。
可选的,所述主动轮的轮面为光滑平面或设置有截面为矩形的环状凹槽,所述从动轮上与所述主动轮相对的轮面上设置有倒置的截面为V型、W型或弧形的环状凹槽。
可选的,所述从动轮的轮面为光滑平面或设置有截面为矩形的环状凹槽,所述主动轮上与所述从动轮相对的轮面上设置有倒置的截面为V型、W型或弧形的环状凹槽。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地面滴灌带机械收起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保护的地面滴灌带机械收起装置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使用时将滴灌带一端置于所述主动轮与从动轮之间的间隙内,开启控制装置控制主动轮转动,从而将滴灌带快速缠绕在主动轮上,无需人工进入田间逐节收起滴灌带,节约了劳动力,提高了工作效率;通过离合装置控制从动轮贴合主动轮,轻微挤压滴灌带,排空滴灌带内的残余水。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地面滴灌带机械收起装置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为支架,2为主动轮,3为驱动电机,4为从动轮,5为离合装置,6为滴灌带。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地面滴灌带机械收起装置,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滴灌接收后自动、快速卷起滴灌带,无需人工进入田间作业,提高了工作效率。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地面滴灌带机械收起装置,包括:支架、安装在所述支架内的主动轮以及安装在所述支架上与所述主动轮电连接的驱动电机。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马晓燕,未经马晓燕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18332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基于自然语言分析的电商用户满意度评价方法
- 下一篇:一种车用绞盘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