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深水钻井导管随钻支撑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183169.4 | 申请日: | 2017-02-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6487418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12 |
发明(设计)人: | 苏堪华;刘继林;万立夫;李猛;李清培;石丽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科技学院 |
主分类号: | E21B15/00 | 分类号: | E21B15/00 |
代理公司: | 重庆华科专利事务所50123 | 代理人: | 康海燕 |
地址: | 401331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深水 钻井 导管 支撑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海洋深水钻井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深水钻井导管随钻支撑装置。
背景技术
海洋深水钻井过程中,导管下入到位并与水下井口、防喷器和隔水管连接后,起到结构支撑作用。导管一般采用直接喷射下入和先钻孔后下入并固井两种方式安装到海底泥线以下设计位置,下入过程中不发生偏斜才能保证良好的下入和支撑效果。随着水深不断增加和海洋环境保护要求的提高,水下防喷器体积和重量有不断增加的趋势。重达几百吨的水下防喷器及悬挂套管串的重力作用使导管承受巨大的竖向载荷作用;同时,由于隔水管上端与钻井船或钻井平台相连,在风、浪、流等海洋环境载荷的动力作用下,隔水管产生复杂的动力作用将不断的传递到导管上,导致导管承受巨大的横向弯矩作用。在这些载荷的作用下,导管有下沉和倾斜的趋势。在海洋环境特别恶劣、导管设计不够合理的情况下,特别容易造成导管发生沉降和倾斜,严重时将造成隔水管折断、井口破坏,不仅造成经济损失,而且会形成巨大的灾难。这些情况在美国墨西哥湾、巴西盆地等主要深水钻井作业区已有发生。
为了防止导管下沉和倾斜,目前主要是采用增加导管的外径和壁厚、附加泥线垫板、采用特定防沉降工具来控制导管的下沉和倾斜,但是都存在一定的技术缺陷:过大增加导管的外径和壁厚,将直接导致导管与表层套管环空尺寸增大,不利于固井和钻井作业;增加泥线垫板后,容易导致泥线垫板一侧发生冲刷,造成导管倾斜更加严重。采用某些水下井口防失稳装置可以防止导管下沉,但是局限在导管安装到位后的防止下沉,并且局限于喷射下入方式,不适合在硬地层进行的钻进、下入并固井的方式;而且这类防失稳装置设在导管的上部,与导管采用螺纹或焊接方式的固定连接,不能起到随钻支撑的作用。因此,设计一种不但在导管下入过程中起到支撑作用,而且在导管下入到位后起到更大的支撑作用的导管随钻支撑装置可以极大的提高深水钻井导管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有效避免事故发生。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操作简便的解决导管随钻支撑技术问题的装置。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深水钻井导管随钻支撑装置包括随钻支撑组件、悬挂组件和支撑盘。
所述随钻支撑组件包括内筒、外筒和连接顶板;所述内筒套在导管上,可以沿导管自由滑动,外筒位于内筒外,直径由上部向下部逐渐增大,外筒和内筒通过上部的连接顶板连接在一起,随钻支撑组件起到支撑导管以及附着在导管上的重量的作用。
所述悬挂组件上端固定在导管上,下端钩挂随钻支撑组件的连接顶板,实现悬挂组件对随钻支撑组件的悬吊。
所述支撑盘固定在导管头附近,当导管下入到位时,该支撑盘坐于随钻支撑组件顶部的悬挂组件上,起到悬挂导管的作用。
进一步,随钻支撑组件的外筒上有均布的排水孔,用于排出斜壁外筒和直壁内筒之间的海水和淤泥。
进一步,随钻支撑组件的内、外筒的底端均为具有一定斜率的尖角,减轻内外筒端部阻力,便于装置下入海底浅部软土中。
进一步,随钻支撑组件的内筒设计长度大于斜壁外筒,在起到支撑导管防止其沉降的同时,可以更好的提高导管在横向载荷作用下的弯矩抵抗能力。
本实用新型的随钻支撑结构外筒为斜壁筒形,其下端开口直径略大于顶部连接处直径,筒壁具有一定的斜率,这种结构可以更有效的发挥支撑作用。
进一步,所述悬挂组件一种较好的实现结构是包括悬吊支撑铰链、悬吊盘、悬吊链和悬挂钩,悬吊支撑铰链将悬吊盘锁紧固定在导管上,悬吊盘沿周向连接多根悬吊链,多个悬挂钩在随钻支撑组件的连接顶板上和悬吊盘上沿周向设置,悬吊链与悬挂钩一一对应钩挂。该结构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装置的下入深度自由设置其在导管上的安装位置;同时,在地层因素情况下,如果本实用新型装置不能下到设计位置,则铰链和悬吊盘可以被水下机器人操作解除,为导管下入到位预留位置。
进一步,所述悬挂组件具有两级,两级结构相同,两级相隔一定距离固定在导管上,二级结构的功能和一级结构一样,属于安全附加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实用新型的随钻支撑结构内筒可以沿导管自由滑动,方便的实现了随钻提供导管支撑。
2.本实用新型的随钻支撑结构内筒设计长度大于斜壁外筒,在起到支撑导管防止其沉降的同时,可以更好的提高导管在横向载荷作用下的弯矩抵抗能力。
3.本实用新型的随钻支撑结构外筒为斜壁筒形随钻支撑装置,其下端开口直径略大于顶部连接处直径,筒壁具有一定的斜率,这种结构可以更有效的发挥支撑作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科技学院,未经重庆科技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18316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方便移动和调平的钻机支架
- 下一篇:一种钨钢加重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