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茶叶中茶多酚的高效提取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720182899.2 | 申请日: | 2017-02-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6577415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0-24 |
发明(设计)人: | 杨蕴毅;盛爱红;吴凯;王超林;李向花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元凯生物能源环保工程有限公司;南京工大元凯生物能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11/02 | 分类号: | B01D11/02;C07D311/62;C07G99/00;A61K36/8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1300 江苏省南京市高新区***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茶叶 中茶多酚 高效 提取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茶多酚的提取设备,具体涉及一种茶叶中茶多酚的高效提取设备。
背景技术
茶多酚是茶叶中多酚类物质的总称,包括黄烷醇类、花色苷类、黄酮类、黄酮醇类和酚酸类等。主要为黄烷醇(儿茶素)类,儿茶素占60-80%。茶多酚是形成茶叶色香味的主要成份之一,也是茶叶中有保健功能的主要成份之一。研究表明,茶多酚等活性物质具有解毒和抗辐射作用,能有效地阻止放射性物质侵入骨髓,并可是锶90和钴60迅速排出体外,被健康及医学界誉为“辐射克星”。茶多酚在常温下呈浅黄或浅绿色粉末,易溶于温水(40-80℃)和含水乙醇中,稳定性极强,在PH值4-8、250℃左右的环境中,1.5h内均能保持稳定。
溶剂萃取法是最传统的提取茶多酚的工艺,现有技术中已开发出十多种提取工艺,茶多酚易溶(或可溶)于水、醇类、醚类、酮类、酯类等,所以溶剂萃取法可有水提取法和有机溶剂萃取法两种。水提取法以水为溶剂,采用水浴加热提取多次,合并提取液后用氯仿萃取,分出氯仿相后改用乙酸乙酯多次萃取,合并乙酸乙酯相并减压蒸馏浓缩,将其干燥(真空、冷冻或喷雾干燥)后用去离子水重结晶即得产品。此法有机溶剂使用少,工艺简单,成本低,产品纯度高,但是提取率较低。有机溶剂提取方法是传统的提取茶多酚的一种方法,也是使用最为广泛的方法,过程比较简单,其原理是利用茶叶中不同化合物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度差异进行提取分离的。常用的溶剂有水、甲醇、乙醇、丙酮、乙酸乙酯,一般为回流提取。茶多酚的提取工艺一般为:茶叶原料—溶剂提取—过滤—有机溶剂脱色、脱咖啡碱—萃取—回收溶剂干燥—茶多酚粗品。浸取、除杂、萃取为必不可少的共同性步骤,常用的去除杂质的方法有氯仿除杂法、活性炭脱色法、石油醚除杂法或通过低温静止除杂法。各工艺的差别仅在于浸取条件(浸取剂、浸取时间、PH值、温度、次数等)、除杂条件和萃取条件不同。
溶剂萃取法的优点是稳定、可靠;缺点是,用水提取时,茶多酚的提取率低(一般提取率为5%-6%),产品易被氧化,其中含有的杂质也较多,而用有机溶剂提取时,提取率有所提高(可达到10%-15%),为了得到纯度高的茶多酚,需要对粗品进行多次的精制,工序多,工艺繁琐复杂,萃取工序一般需要3级错流萃取,需多次蒸馏,加热时间长,如此看来,针对溶剂萃取法,需要提供一种可以反复浸取以提高茶多酚提取率的工艺设备。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反复浸取,以提高茶叶中茶多酚提取率的工艺设备。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茶叶中茶多酚的高效提取设备,包括茶叶初段浸取的浸取桶,所述浸取桶包括桶身和桶盖,桶盖上设有若干贯穿的圆孔供茶叶承载单元插入,桶盖的上部设有盖板,盖板的周身上对称设有耳板,耳板上设有吊孔供纤绳起吊,所述的浸取桶的桶身上设有溶剂进口和出口,所述的浸取桶的桶底为可翻转式结构。
优选的,所述茶叶承载单元包括柱状圆筒,圆筒的底端设有可翻转的筒底,圆筒的上端设有筒盖,筒盖上固连有柔性连接杆,柔性连接杆的上端与盖板的板身固连,所述柱状圆筒的筒身上设有贯穿筒壁的通孔。
优选的,筒盖的周身均匀间隔的设有沿径向外延的第一连接板,第一连接板的悬端向下外延形成第二连接板,第二连接板向内延伸出与第一连接板平齐的支撑板,支撑板略短于第一连接板,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接板与支撑板围合成的槽孔与柱状圆筒筒口处沿径向外延设置的凸块构成限位配合。
优选的,所述的浸取桶桶底沿径向外延有连接杆,连接杆与设置在机架上的竖向的支撑杆同轴固连,桶底绕转轴转动至与桶身贴合的工作位和远离桶身的清洁位。
优选的,所述的溶剂进口高于出口位置。
优选的,所述出口位置设有过滤网。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茶叶盛装在承载单元中,在热水中进行浸泡提取茶多酚,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设备可以将茶叶多次浸取以提高茶多酚的提取率,操作简单。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茶多酚提取设备的示意图;
图2是茶叶承载单元的示意图;
图3是茶叶承载单元中圆筒筒盖与筒身结合剖面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元凯生物能源环保工程有限公司;南京工大元凯生物能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南京元凯生物能源环保工程有限公司;南京工大元凯生物能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18289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