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蓄能热风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182886.5 | 申请日: | 2017-02-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6739404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12 |
发明(设计)人: | 徐德峰;刘伟;陈仲玉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添瑞祥德计量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D13/00 | 分类号: | F24D1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世誉鑫诚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368 | 代理人: | 孙国栋 |
地址: | 101100 北京市通***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蓄能 热风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供暖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户用的电蓄能热风装置。
背景技术
电蓄能热风装置通常包括外壳,以及设置在外壳内部的发热管、蓄热介质、保温层、循环风机、热交换器及其他辅助设备。其中发热管为阻性材料,利用电阻效应发热以将电能转化为热量,蓄热介质用于吸收储存热量,保温层由隔热材料制成以防止热量流失,循环风机可驱动空气在装置内循环流动,以将低温空气送入蓄能块中的风道加热后进入热交换器,风机将高温空气送入机组的热交换器内与循环水进行热交换,输入的冷水被加热后由循环泵送入管线输出热水,以为用户供暖。
因此,现有的电蓄能热风装置主要通过蓄热体储热,利用蓄热体加高温空气,再使加热后的空气与水循环系统进行换热,水循环传导热量至最终用热场所。
然而,在现有的电蓄能热风装置中,高温空气直接进入换热器,当风温过高时对热交换器产生不可逆损害,降低热交换器的寿命,热交换器取暖升温慢,对于间歇性取暖要求的场所来说,存在明显浪费能源的现象。此外,现有的电蓄能热风装置需要软化水、水热交换设备等,水热交换及其阀门等配件多为不锈钢材料或铜材制成,造价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蓄能热风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电蓄能热风装置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电蓄能热风装置,包括壳体,壳体内设置有蓄热组件,壳体的两端分别具有进风口和出风口,进风口和出风口之间形成有第一空气流动通道和第二空气流动通道,进入进风口的部分低温空气通过第一空气流动通道进入蓄热组件中进行热交换后形成高温空气并流动至出风口,进入进风口的其余低温空气通过第二空气流动通道流动到出风口,在出风口处,来自第一空气流动通道的高温空气与来自第二空气流动通道的低温空气发生混合,以调节混合空气的温度。
进一步,进风口处设置有调节阀,调节阀可调节进入第一空气流动通道和第二空气流动通道中的低温空气的流量比,以改变出风口处高温空气和低温空气的混合比。
进一步,所述调节阀为风阀板,风阀板上设置有配重块,配重块可降低风阀板转动过程中的阻力扭矩。
进一步,进风口处设置有空气过滤器,以过滤电蓄能热风装置产生的粉尘颗粒。
进一步,出风口处设置有混合室,来自第一空气流动通道高温空气和来自第二空气流动通道的低温空气可在混合室中进行混合。
进一步,混合室中设置混合装置,以充分混合高温空腔和低温空气。
进一步,出风口处设置有风机,以驱动第一空气流动通道中的高温空气和第二空气流动通道中的低温空气流动。
进一步,蓄热组件设置在壳体内的中上部,第二空气流动通道设置在壳体的内侧底部。
进一步,蓄热组件的后侧设置有折流板,折流板可确保蓄热组件能够均匀放热。
进一步,折流板设置在蓄热组件的后侧下方并且沿竖向延伸。
本实用新型的电蓄能热风装置中,通过将低温空气与高温空气重新混合调温后送入换热器或取暖场所,可实现调节供暖进风温度的功能,通过在空气循环流道上设置调节阀门,来调节低温、高温空气的混合比率,通过调节风机的转速来控制混合空气的温度,以满足不同的取暖要求。此外,本实用新型的电蓄能热风装置可有效较低取暖系统的造价,提高取暖系统使用场所的灵活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电蓄能热风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结构及功能,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电蓄能热风装置做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电蓄能热风装置包括壳体1,壳体1的一端具有进风口,另一端具有出风口,进风口和出风口之间形成有空气流动通道,空气流动通道上设置有风机9。壳体1内设置有蓄热组件4,蓄热组件4可以是蓄热转,蓄热组件4中分布有加热管5,加热管5通电后可加热蓄热组件4,蓄热组件4中设有蓄热介质以存储能量。由此,从壳体1一端的进风口进入的低温空气在风机9的作用下进入蓄热组件4中加热并通过出风口送出,从而为用户供暖。
壳体1呈长方体形,壳体1的内侧壁上设置有保温层,蓄热组件4优选设置在壳体1内的中上部,蓄热组件4的左右两侧和顶底两侧均设置有保温层2,以防止蓄热组件4内的能量流失。优选地是,蓄热组件4在夜间用电低峰期工作储热,从而在用电高峰期时,可以依靠存储的热量维持供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添瑞祥德计量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添瑞祥德计量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18288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吸收式换热的热电联产集中供热系统
- 下一篇:带暖脚功能的电暖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