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地下鼠捕捉器有效
申请号: | 201720182832.9 | 申请日: | 2017-02-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6518019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26 |
发明(设计)人: | 孙飞达;苟文龙;刘琳;刘伟;干友民;朱灿;李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M23/02 | 分类号: | A01M23/02 |
代理公司: | 成都玖和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51238 | 代理人: | 黎祖琴 |
地址: | 611130 四川省成***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地下 捕捉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草原地下鼠捕捉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地下鼠捕捉器。
背景技术
草原上的地下鼠很多,在中国、蒙古和俄罗斯境内,主要在其土质比较松软的草原、农田以及灌丛、半荒漠地区的草地上,分布有大量的草原鼢鼠,其主要以草原上的植物为食,草原鼢鼠是农、林、牧业的重要害鼠,对草原上的植物危害极大,如果不对草原鼠加以控制与捕捉,造成草原鼠数量倍增,会对草原生态环境造成极其恶劣的影响,所以对草原地下鼠的捕捉尤为重要,但是大多数草原地下鼠也有一系列的经济意义,其皮张轻柔,毛色致密,制作而成的儿童衣、帽和袖口售价都很高,并且其肉可食,亦作药用,所以对于草原鼢鼠的捕捉最好是生擒。
草原地下鼠数量多,分布广,草原地下鼠营地下生活,全天活动,特别是在夜间异常活跃,并且其感觉非常灵敏,能够在地下感知地面轻微的动静,并迅速逃离活动地点,当地面沉寂安静后,才再次恢复活动。所以,对于草原地下鼠的捕捉与研究十分困难,现如今已经出现一些专门用于捕捉老鼠的器具,但是其结构复杂,操作不便,并且许多捕捉老鼠的装置直接在捕捉老鼠时将老鼠灭杀掉,为草原地下鼠的研究带来了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草原防鼠捕鼠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地下鼠捕捉器,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不会破坏草原生态环境,且能通过自动化监测草原地下鼠的动静实现对草原地下鼠的快速捕捉,有效控制了地下鼠的数量,进一步控制了草原上的鼠害,为草原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同时可生擒草原地下鼠。
为了达到上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地下鼠捕捉器,该捕捉器整体呈筒状,且捕捉器一端开口,另一端封口,捕捉器外壁设有主控制器;捕捉器开口端内部设有自动封死装置和红外线探测器,所述自动封死装置上设有定位槽,主控制器一端设有插入定位槽并对自动封死装置进行固定的移动定位块,主控制器另一端设有推动移动定位块进行移动的手把,所述红外线探测器位于主控制器底部且与主控制器相连;当红外线探测器监测到地下鼠进入该捕捉器内的信号时,移动定位块自动从定位槽内抽出,自动封死装置自动落下,堵住地下鼠逃出的去路;
该捕捉器中间内部底部设有放置诱饵的固定装置,该捕捉器中间顶部侧壁设有开门装置;
该捕捉器的封口端内部侧壁设有通光孔,地下鼠具有一定的趋光性,通光孔带来的光提高地下鼠往捕捉器内移动的几率。
进一步的是,所述自动封死装置顶部设有手提装置;当将该捕捉器放入鼠洞时,通过手提装置提升自动封死装置,使得移动定位块插入定位槽中将自动封死装置进行固定。
进一步的是,所述主控制器顶部设有起提示作用的提示灯;自动封死装置将地下鼠关在捕捉器内时,提示灯便自动闪光,提醒人们该捕捉器内已有地下鼠被捕捉。
进一步的是,该捕捉器的封口端侧壁设有通气孔;保证了正常的洞口环境。
进一步的是,所述开门装置位于固定装置的正上方;可打开开门装置在固定装置上放置用于诱惑地下鼠的诱饵。
进一步的是,该地下鼠捕捉器的开口端插入鼠洞中。
进一步的是,该地下鼠捕捉器为PVC管。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操作方便,可在草原上的鼠洞口广泛设置,不会破坏草原生态环境,能做到对地下鼠的有效捕捉,通过自动化监测老鼠的动静实现快速捕捉,通过快速感应封住老鼠逃跑的路线,有效控制了地下鼠的数量,减少草原上的鼠害,为草原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并且可生擒草原地下鼠,方便科学人员对地下鼠进行进一步研究,可进一步针对性地加强草原鼠害防控;同时通过生擒草原地下鼠也保证了地下鼠的经济意义,可用其鼠皮等其它部位制作人们需要的皮毛制品,并且其肉可作为食物和药物使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完整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自动封死装置处的正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主控制器处的正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自动封死装置的正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自动封死装置处的侧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鼠洞;2、自动封死装置;3、主控制器;4、固定装置;5、开门装置;6、红外线探测器;7、手提装置;8、手把;9、通光孔;10、通气孔;11、移动定位块;12、定位槽;13、提示灯。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农业大学,未经四川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18283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自主移动装置、自主移动方法以及自主移动系统
- 下一篇:内视镜镜头清洁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