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便于滴灌的生态挡土墙植栽块体有效
申请号: | 201720182771.6 | 申请日: | 2017-02-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6547426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0-13 |
发明(设计)人: | 周华强;杨英健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绿和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G9/02 | 分类号: | A01G9/02;E02D29/02 |
代理公司: | 南京知识律师事务所32207 | 代理人: | 高桂珍 |
地址: | 213100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延政西大道***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便于 滴灌 生态 挡土墙 块体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挡土墙块体,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便于滴灌的生态挡土墙植栽块体。
背景技术
挡土墙主要是设置在山坡坡面上,用以防止土石崩落而造成危险;或者设于河流的两侧河堤上,用以避免堤边塌陷而影响河流的流路。传统浆砌石挡墙与混凝土挡墙仅仅只起到了一个保护水土流失的作用,对于景观没有什么帮助,更谈不上对生态环境有保护作用,正因如此,生态挡土墙应用而生。
生态挡土墙主要由预制的挡土墙块体干垒码置而成,具有墙体形式灵活多样等优点,正日益受到人们的喜爱。生态挡土墙可以进行植物栽培,不仅更加美观,而且有助于保护生态环境。在挡土墙上进行植物栽培主要依靠植栽块体,如中国专利号ZL201620085433.6,授权公告日为2016年6月29日,实用新型名称为:植栽砌块,该申请案涉及一种植栽砌块,包括本体,本体的中部上下贯穿设有第一植栽腔,第一植栽腔为由大孔区和小孔区构成的凸字形结构,大孔区作为凸字形结构的横向部分,小孔区作为凸字形结构的竖向部分,大孔区远离小孔区的一端设有斜坡,斜坡的靠近小孔区的一端低于斜坡的远离小孔区的另一端,本体上在第一植栽腔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插接孔和连接孔。该申请案的植栽砌块的保水性能较好,有利于植物的生长。但是,在挡土墙结构体系中,挡土墙块体位于最外侧,在挡土墙块体内侧还依次设有碎石填充层和回填压实区域,这种情况下,植栽砌块内的土基本被隔离开,且土量较少,尽管植栽砌块具有较好的保水性,但在干燥的条件下,用于栽培植物的土会很快失去水分,从而导致植物枯死。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对栽培植物的植物进行滴灌,保证植物具有良好的生长环境。但目前的植栽块体不能很好地适用滴灌作用,滴灌管道不易固定,裸露的滴灌管道直接影响到挡土墙的美观性。
另外,在挡土墙施工时,每隔一段高度就需要设置土工格栅,而土工格栅的边缘需要一直延伸到挡土墙块体处,由于土工格栅的边缘处均较厚,导致压紧土工格栅的上下两块挡土墙块体之间会留有较大的间隙,不仅影响挡土墙的景观性,又会影响到挡土墙的结构稳定性,而这一问题长久以来均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
发明内容
1.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挡土墙植栽块体存在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便于滴灌的生态挡土墙植栽块体,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在挡土墙植栽块体的上表面上设有位于植栽孔两侧且连通植栽孔的滴灌槽,便于滴灌管道固定和隐藏,不仅便于植物灌溉,利于植物生长,而且不会破坏挡土墙的景观性;同时在挡土墙植栽块体的上表面上设有格栅卡槽,利用格栅卡槽能够很好地定位土工格栅,不仅减小了夹紧土工格栅的挡土墙块体之间的缝隙,使挡土墙块体契合更加紧密,而且土工格栅的边缘被牢固限定在格栅卡槽内,增强了挡土墙的结构稳定性,也使土工格栅施工更加方便。
2.技术方案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便于滴灌的生态挡土墙植栽块体,包括主体,所述的主体的尾部两侧设有尾槽,所述的主体的中部设有贯穿的碎石填充孔,所述的碎石填充孔的两侧各设有一锚固棒连接孔,所述的锚固棒连接孔与碎石填充孔之间的区域设有至少一个锚固棒插孔,所述的主体的前部设有前凸块,所述的前凸块的中部设有植栽孔,所述的植栽孔的底部设有一斜坡,所述的主体的上表面上设有位于植栽孔两侧且连通植栽孔的滴灌槽。
更进一步地,所述的植栽孔与碎石填充孔相连通成“凸”字形结构,且植栽孔横向设置,碎石填充孔纵向设置。
更进一步地,所述的锚固棒连接孔与碎石填充孔之间的区域设有2个锚固棒插孔,且在主体的尾部两侧也各设有一个锚固棒插孔。
更进一步地,所述的锚固棒连接孔由主体的外侧向内侧呈圆弧过渡的扩大状结构。
更进一步地,所述的锚固棒连接孔为通孔,所述的锚固棒插孔为盲孔。
更进一步地,所述的主体的上表面上还设有一条横向设置的格栅卡槽。
更进一步地,所述的格栅卡槽设于主体的中部。
更进一步地,所述的主体的材质为混凝土。
更进一步地,所述的前凸块的前端面为景观面。
更进一步地,所述的前凸块的前端面由两块对置成型的主体沿劈裂槽劈开形成。
3.有益效果
采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与已有的公知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绿和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江苏绿和环境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18277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边坡自渗水植生槽结构
- 下一篇:用于改进的井底NMR特性描述的切屑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