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骨料输送机有效
申请号: | 201720181614.3 | 申请日: | 2017-02-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6502312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19 |
发明(设计)人: | 王卫儒;徐宝胜;梁进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高强亿圆混凝土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G23/44 | 分类号: | B65G23/44;B65G39/12;B65G45/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2206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骨料 输送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送料设备,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骨料输送机。
背景技术
混凝土搅拌站输送骨料常采用带式输送机,现有的带式输送机主要由机架、输送带、托辊、滚筒、传动装置等组成。带式输送机倾斜设置,输送带在两个滚筒之间循环运动并由下向上运送骨料。现有技术中,由于带式输送机普遍用于粉尘较大的场合,使得输送带的内表面容易附着粉尘。
如图1所示,由于该种用于输送骨料的带式输送机为倾斜设置,附着于输送带4内表面的粉尘与上侧托辊5接触时,大部分掉落至输送带4下侧的内表面上,因此,输送带4下侧的内表面粉尘相对较多;而输送带4下侧在循环运动过程中,最早接触下滚筒3且与下滚筒3的接触面积较大;粉尘最容易粘结于下滚筒3上,长期积累,使得下滚筒3无法良好地与输送带4接触,影响传动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骨料输送机,可降低粉尘对下滚筒的影响,使得设备运行更稳定。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骨料输送机,包括机架、上滚筒、下滚筒、托辊、输送带、传动装置;输送带传动连接于上滚筒和下滚筒,托辊与输送带的上侧内表面抵贴;所述机架于靠近上滚筒处设有与输送带下侧内表面抵贴的上张紧辊;所述机架于靠近下滚筒处设有与输送带下侧内表面抵贴的下张紧辊;所述机架于上张紧辊与下张紧辊之间设有与输送带下侧外表面中部抵贴的张紧轮;张紧轮为多组设置且沿着输送带均匀分布;所述机架于上张紧辊与下张紧辊之间设有面向输送带下侧内表面设置的吹风装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输送带的下侧于上张紧辊与下张紧辊之间的部分为粉尘最主要的汇集处,本方案在输送带的下侧下方沿着输送带设置有多组张紧轮,张紧轮与输送带的中部抵贴,从而将输送带于上张紧辊与下张紧辊之间的部分顶起呈倒置的V形结构;使得输送带下侧内表面向两边倾斜;使得附着于输送带下侧内表面的粉尘容易滑落,且配合输送带下侧内表面上方的吹风装置使用时,可快速将粉尘吹落,从而使得与下滚筒接触的粉尘量大大减少,降低了粉尘对下滚筒的影响,使得下滚筒对输送带的传统效果更稳定。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若干张紧轮固定于两根平行的固定杆之间,两根固定杆的两端连接有支座,支座固定连接于机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若干张紧轮固定于两根固定杆之间,通过固定杆可以对张紧轮起到整体的固定,使得各个张紧轮与输送带的接触点能够稳定地形成直线结构,降低张紧轮之间对输送带张紧效果的差异性;且只需将固定杆两端固定于支座即可完成安装,方便整体结构实现。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支座由上支座和下支座组成,上支座和下支座之间设有高度调节装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高度调节装置,便于调节张紧轮对输送带的张紧强度,使用更方便。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下支座设有升降槽和安装孔,所述上支座设有滑动连接于升降槽的滑动部,滑动部沿着高度方向设有若干与安装孔适配的定位孔,安装孔与定位孔之间连接有紧固螺栓。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 将上支座抬起或放下,使得滑动部于滑槽中上下滑动,再通过紧固螺栓连接下支座的安装孔和滑动部的定位孔即可完成高度调节以及上支座与下支座的固定,操作简单、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骨料输送机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施例中张紧轮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施例中凸显张紧轮、输送带、吹风装置的位置关系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机架;2、上滚筒;3、下滚筒;4、输送带;5、托辊;6、紧固螺栓;7、上张紧辊;8、下张紧辊;9、支座;10、固定杆;11、张紧轮;12、吹风装置;13、上支座;14、下支座;15、升降槽;16、安装孔;17、滑动部;18、定位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骨料输送机,如图2所示,包括机架1,固定于机架1的上滚筒2、下滚筒3,输送带4拉紧传动连接于上滚筒2和下滚筒3上;机架1于输送带4上侧内表面处设有托辊5,上滚筒2或下滚筒3其中一个连接有驱动电机。以上结构为已知现有技术,本文不多赘述。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于输送带4下侧靠近上滚筒2和下滚筒3位置分别设有上张紧辊7和下张紧辊8,上张紧辊7和下张紧辊8均与输送带4下侧内表面抵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高强亿圆混凝土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北京高强亿圆混凝土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18161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快跑不易滑的球鞋
- 下一篇:防掉道式皮带机张紧小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