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光伏组件自动化雪除霜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181451.9 | 申请日: | 2017-02-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6759385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15 |
发明(设计)人: | 杨竞凯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德利晶源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S40/12 | 分类号: | H02S40/1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0041 四川省成都市武侯***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组件 自动化 除霜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伏组件,尤其与一种光伏组件自动化雪除霜装置的结构有关。
背景技术
光伏发电技术作为一种可再生新能源近年来被广泛认可和应用。作为光伏技术的核心,光伏板的效率决定了能量的转换效率。随着其应用领域的不断拓宽,行业技术的不断成熟,以及某些下游行业的特殊需求,使得光伏板已经能够被应用在偏远地区,甚至条件恶劣的环境中,可为离网供电和无人值守提供极大的便利。然而在南方地区的,海拔较高的应用场所,或者是北方大部分季节,不可避免的存在光伏板会被雪、霜覆盖表面的情况,从而会影响光伏组件的工作效率,而这些应用场所,之所以会选择光伏新能源,也是为了实现无人值守,因此,在有雪和霜的时段,整个系统的发电量极大降低,有些时候会影响到其用电设备的工作情况。若要专门派人前往进行处理,一方面存在极大的时间和人力成本,而且对于处理人员来说,在行程和处理中,由于是偏远地区或者高海拔或者其他恶劣条件,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光伏组件自动化雪除霜装置,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不足,通过探测光伏板表面温度和覆盖物情况触发发热膜加热开关,当加热到2~3℃时,开启偏心电机对横架进行振动,可将积雪或霜层抖落,实现快速有效化雪除霜,尤其适合用于容易产生积雪或霜层地区的无人值守场所。
为了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拟采用以下技术:
一种光伏组件自动化雪除霜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温度传感器、光电传感器、发热膜、偏心电机、单片机、温度控制器I、温度控制器II、电压比较器、发热膜驱动电源、继电器I、继电器II、继电器III和继电器IV,温度传感器和光电传感器设置在光伏板正面,发热膜通过导热硅胶贴在光伏板背面,光伏板安装在外框上,外框背部设有多个固定杆,外框通过固定杆固定在支架上的横杆上,偏心电机安装在横杆背面,单片机、温度控制器I、温度控制器II、电压比较器、发热膜驱动电源、继电器I、继电器II、继电器III和继电器IV均设置在支架上的盒体内,温度传感器连接温度控制器I和温度控制器II,温度控制器I连接继电器I,温度控制器II连接继电器III和单片机,单片机连接继电器IV,光电传感器连接电压比较器,电压比较器连接继电器II,偏心电机、继电器III、继电器IV依次连接,发热膜、继电器II、继电器I、继电器IV依次连接,继电器IV连接电源输入端。具体的,所述发热膜驱动电源用于转换电流电压为发热膜的供电
进一步,所述光电传感器采用反射型光电传感器。
进一步,所述支架上的横杆有两根,一高一低,光伏板固定后呈倾斜状,为了更好的获得阳光直射效果,提高转换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通过探测光伏板表面温度和覆盖物情况,同时出现低温和有覆盖物时,触发发热膜加热开关,当加热到2~3℃时,开启偏心电机对横架进行振动,可将积雪或霜层抖落,实现快速有效化雪除霜;当偏西电机持续运转较长时间而没有解决问题的时候,还有保护机制,可以切断装置供电,避免超载运行,尤其适合用于容易产生积雪或霜层地区的无人值守场所。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一。
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二。
图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电气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3所示,具体说明本方案的实施方式。
现有的常规光伏组件,其结构是,光伏板1安装在外框11上,外框11背部设有多个固定杆12,外框11通过固定杆12固定在支架7上的横杆5上。支架7上的横杆5有两根,一高一低,光伏板1固定后呈倾斜状,为了更好的获得阳光直射效果,提高转换效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德利晶源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四川德利晶源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18145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建筑的折叠式太阳能发电系统
- 下一篇:光伏电站增发电量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