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Type‑C发光耳机有效
申请号: | 201720180558.1 | 申请日: | 2017-02-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6517583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22 |
发明(设计)人: | 张鑫;胡中骥;陈亮;严帆 | 申请(专利权)人: | 佳禾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R1/10 | 分类号: | H04R1/10;F21V8/00;F21V23/04;F21V29/503;F21V33/00;F21Y115/30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44202 | 代理人: | 张艳美,林志荣 |
地址: | 523000 广东省东莞市松***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type 发光 耳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Type-C发光耳机,尤其涉及一种发光的Type-C耳机。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智能产品、智能配件已经非常普及,尤其是智能手机周边的配件发展迅速,出现各种和手机配套使用的智能产品,如智能手环,智能手表,蓝牙耳机等。同时各手机厂家也分别推出了不同规格的充电接口,如iPhone手机的lightning接口,安卓手机的Type-C接口等,这些接口在以往都只起到数据传输和充电功能。
目前,有些厂家还推出了通过Type-C实现数字和模拟音频的耳机,这种耳机能够取代传统耳机,插入到手机上的Type-C接口并接收、播放音频,从而可以将手机上原有的3.5mm音频接口略去,减小手机机身的开口数量。
但现在的消费者对智能配件的要求已经从单纯追求功能提升到了满足功能需求的同时还要具备美观、潮流等因素,因此这些配件产品往往会被设计为具有附加功能,比如将耳机的耳机线设计成能够发光,使其具有新潮感,同时增加了黑暗环境中的照明功能。但目前的Type-C耳机中并没有可以发光的产品。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能够发光的Type-C耳机。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发光的Type-C耳机。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Type-C发光耳机,包括Type-C接头、透光套管、音频传输线、主控盒、扬声器、光源、透镜及光纤,主控盒内设置具有数模转换单元的控制电路板。Type-C接头与扬声器分别连接在透光套管的两端,主控盒设置在透光套管上,音频传输线穿设在透光套管中并通过控制电路板连接Type-C接头与扬声器,光纤穿设在透光套管内,光源与透镜设置在主控盒内,光源与控制电路板电性连接并通过透镜与光纤耦合。
本Type-C发光耳机中音频传输线通过控制电路板的数模转换单元将Type-C接头与扬声器连接,当Type-C接头插入设备上的Type-C接口后,音频传输线接收来自设备的数字信号并传递给控制电路板。数模转换单元将数字信号转换成模拟信号并由音频传输线传递给扬声器,使扬声器发声。由于透光套管中穿设有光纤,而主控盒内设置有通过透镜与光纤耦合的光源,因此当控制电路板控制光源发光时,光线能够投射入光纤内,使光纤发光。而光纤传导的光透过透明套管散发出,使Type-C发光耳机的线体出现发光效果。本Type-C发光耳机既满足美观、新潮的需求,又具备照明实用功能。
较佳地,透光套管包括两分线管,两分线管连接于一结点,两分线管的末端分别设置有扬声器,音频传输线穿设到两分线管内。
具体地,光纤由主控盒延伸到一扬声器中后折返经过结点并进入另一扬声器后再次折返回到主控盒内。为便于与光源的耦合,透光套管中的光纤只有一根,该光纤依照上述的走线方式布在透光套管中,使透光套管位于主控盒后端的部分均能发光。
更具体地,在透光套管中,两段光纤并行地位于音频传输线的两侧。两段光纤并行地位于音频传输线两侧,三个线段避免相互纠缠,确保光纤发光良好。
较佳地,光纤是漫反射光纤。漫反射光纤能将投射到其中的大部分光线折射出来。
较佳地,光源为激光二极管。激光二极管可以是任意的单色,也可以是RGB三色,根据实际需求而定。
具体地,主控盒内还设有为激光二极管散热的散热器。由于激光二极管工作时发热量较大,故设置散热器为其散热。
较佳地,控制电路板上具有控制光源发光模式的光源控制单元。光源控制单元可以控制光源的发光时长、频率。
较佳地,主控盒内还设有为控制电路板供电的电池。通过设置电池可以延长耳机的使用时间。
较佳地,主控盒上设有功能按键。功能按键的数量有若干个,这些功能按键能够实现光源开关、接听挂断电话、音频播放暂停、音量加减以及歌曲切换等功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Type-C发光耳机的立体图。
图2是Type-C发光耳机中光纤的走线方式示意图。
图3是Type-C发光耳机的横截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给出的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作出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佳禾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佳禾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18055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室内湿度语音报警装置
- 下一篇:一种介质传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