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絮凝剂制造工艺中的熟化度控制传感器有效
申请号: | 201720179530.6 | 申请日: | 2017-02-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6557078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0-13 |
发明(设计)人: | 陈雪峰;郎建山;刘晖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南自科林系统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21/17 | 分类号: | G01N21/17;C02F1/5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0003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絮凝 制造 工艺 中的 熟化 控制 传感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絮凝剂熟化程度检测技术领域,涉及水处理药剂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絮凝剂制造工艺中的熟化度控制传感器,应用于硅盐类水处理药剂制造工艺过程中的熟化度控制。
背景技术
现有的硅盐类絮凝剂制造工艺中的熟化过程控制一般采用定量+定时或者定量+pH +定时来进行其熟化度控制。现有的熟化度控制方式受计量误差、环境温度的变化以及pH 电极长时间受化学物品的侵蚀的影响,很难通过控制时间来达到其准确的熟化程度,熟化时间与混合液的pH值是呈倒抛物型曲线关系的。在曲线的谷点,其熟化时间最短,pH值呈酸性或碱性,其熟化时间与pH值的关系呈抛物曲线关系,因而如不能准确的确定熟化时间,势必会影响熟化过程中活性纳米二氧化硅的孔径及其长链结构,达不到其应有吸附效果,从而也不能保证其产成品的一致性。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絮凝剂制造工艺中的熟化度控制传感器,该传感器可完全取代原有繁复的控制方式,在降低前级酸、碱计量精度的要求及取消在线pH计时仍可有效保证各次产成品的一致性,有效降低了成本及维护工作量;解决了现有产品熟化程度的不一致性、不可控以及成本高等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用于絮凝剂制造工艺中的熟化度控制传感器,包括传感器本体、连接壳体和后盖,所述传感器本体后端具有圆形连接凹腔,所述连接壳体整体呈圆柱体形状,所述连接壳体内部具有圆柱体腔体,所述连接壳体前端密封配合插接于传感器本体的圆形连接凹腔中,所述后盖具有圆形凹腔,所述连接壳体的圆形连接凹腔后端配合安装有压紧块,所述连接壳体后端密封配合插接于后盖的圆形凹腔中,所述后盖将压紧块密封紧密压接于连接壳体的圆形连接凹腔后端;所述传感器本体横向水平方向上开有横向红外管腔,所述传感器本体的横向红外管腔中放置有朝向传感器本体前端的红外发射管;所述传感器本体竖向垂直方向上开有竖向红外管腔,所述传感器本体的竖向红外管腔中放置有朝向传感器本体顶端的红外接收管,所述红外发射管的红外线发射管口与红外接收管的红外线接收管口相对应;所述传感器本体的圆形连接凹腔中通过螺栓安装连接有电气连接板,所述电气连接板分别与红外发射管、红外接收管电连接,所述连接壳体的圆形连接凹腔中固定安装有与电气连接板电连接的电气主板,所述电气主板还电连接有电源及通信电缆接口。
为了更好地实现本实用新型,横向红外管腔的前端腔口处安装有石英玻璃,所述石英玻璃与红外发射管的红外线发射管口之间安装有密封圈,所述石英玻璃通过带孔螺母连接固定于所述传感器本体的横向红外管腔中。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竖向红外管腔的顶端腔口处安装有石英玻璃,所述石英玻璃与红外接收管的红外线接收管口之间安装有密封圈,所述石英玻璃通过带孔螺母连接固定于所述传感器本体的竖向红外管腔中,所述竖向红外管腔底部安装有密封螺母,所述红外接收管及红外发射管成型后点胶固定于传感器本体上。
作为优选,后盖上安装有防水接头,所述防水接头贯穿后盖并固定连接于后盖上。
本实用新型较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及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利用了两个垂直安装的红外发射管及红外接收管,红外发射管的红外发光二极管发出恒定的光束照射液体,当硅盐类絮凝剂制造池中液体相对透明时,光线直线传播,反射至红外接收管的光量极少;当硅盐类絮凝剂制造池两物质产生化学反应时,随着反应时间的推移,溶液中反应生成的纳米微粒逐渐增多,其反射至红外接收管的光量也逐渐增多;红外接收管接收的光量经处理计算后通信反馈至主控单元进行判别,在熟化度满足控制要求时,自动进入下一步处理工艺。
(2)本实用新型可完全取代原有繁复的控制方式,在降低前级酸、碱计量精度的要求及取消在线pH计时仍可有效保证各次产成品的一致性,有效降低了成本及维护工作量;降低了对前级酸碱计量精度的要求,取消在线pH计,有效保证熟化工艺的一致性,同时大大地降低了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附图中的附图标记所对应的名称为:1-传感器本体,2-红外接收管,3-红外发射管,4-密封圈,5-石英玻璃,6-带孔螺母,7-密封螺母,8-电气连接板,9-螺栓,10-电气主板,11-连接壳体,12-压紧块,13-后盖,14-防水接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详细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南自科林系统工程有限公司,未经南京南自科林系统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17953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防止误碰回充座的扫地机系统
- 下一篇:一种行走机器人底盘悬挂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