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具有圆台状集火结构的新型灶膛有效
申请号: | 201720179448.3 | 申请日: | 2017-02-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6504358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19 |
发明(设计)人: | 不公告发明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晓晔 |
主分类号: | F24B1/197 | 分类号: | F24B1/197;F24B1/193 |
代理公司: | 北京轻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12 | 代理人: | 杨立,陈璐 |
地址: | 445600 湖北省恩施土家***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圆台 状集火 结构 新型 灶膛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灶膛结构,尤其涉及一种具有圆台状集火结构的新型灶膛。
背景技术
目前,农村大部分使用的灶台还是以柴火灶为主,普通柴火灶是通过砖泥等材料建成,除体积较大,不能搬移之外,大多数还存在燃烧不充分、火力不强、木柴消耗大、热量利用率低、产烟严重、对环境污染大等劣势,尤其烟气、粉尘等对厨房内部的污染严重。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的柴火灶存在的上述问题,现提供一种燃烧更充分、具有圆台状集火结构的新型灶膛。
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具有圆台状集火结构的新型灶膛,具有这样的特征,灶膛的顶部为便于热量集中的圆台状,灶膛的一侧设有与灶膛的外部连通的加柴口,灶膛相对加柴口的另一侧设有上进气腔和下进气腔,上进气腔和下进气腔由隔板隔离并呈上、下设置,灶膛上设有若干第一通气孔,并且,灶膛上相对第一通气孔的下方设有若干第二通气孔,第一通气孔和第二通气孔均与灶膛的内部连通,第一通气孔和第二通气孔分别一一对应与上进气腔和下进气腔的内部连通,上进气腔和下进气腔相对远离灶膛的一侧均设有一进气孔。
上述的具有圆台状集火结构的新型灶膛,还具有这样的特征,灶膛底部的炉桥上设有一漏桥,灶膛的内部通过漏桥与漏灰管的一端连通。
上述的具有圆台状集火结构的新型灶膛,还具有这样的特征,漏桥为筛网。
上述的具有圆台状集火结构的新型灶膛,还具有这样的特征,灶膛的上部向外延伸有灶膛板。
上述的具有圆台状集火结构的新型灶膛,还具有这样的特征,灶膛的顶部坡度与锅底弧面吻合。
上述的具有圆台状集火结构的新型灶膛,还具有这样的特征,第一通气孔和第二通气孔均沿灶膛的圆周方向均匀分布。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具有圆台状集火结构的新型灶膛,可有效通过上、下设置的通气孔向灶膛内导入充足的空气,从而使得灶膛内的可燃物充分燃烧;同时,灶膛顶部的圆台状设计,也可使灶膛内的热量相对集中,有效提高了能量利用率。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具有圆台状集火结构的新型灶膛,具有结构简单、功能实用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提供的具有圆台状集火结构的新型灶膛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1、灶膛;11、加柴口;12、上进气腔;13、下进气腔;14、隔板;15、第一通气孔;16、第二通气孔;17、炉桥;18、漏桥;19、漏灰管;20、灶膛板;21、进气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但不作为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提供的具有圆台状集火结构的新型灶膛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提供的具有圆台状集火结构的新型灶膛中,灶膛1,灶膛1的顶部为便于热量集中的圆台状,灶膛1的一侧设有与灶膛1的外部连通的加柴口11,灶膛1相对加柴口11的另一侧设有上进气腔12和下进气腔13,上进气腔12和下进气腔13由隔板14隔离并呈上、下设置,灶膛1上设有若干第一通气孔15,并且,灶膛1上相对第一通气孔15的下方设有若干第二通气孔16,具体的,第一通气孔15和第二通气孔16均沿灶膛1的圆周方向均匀分布,并且,第一通气孔15和第二通气孔16均与灶膛1的内部连通,第一通气孔15和第二通气孔16分别一一对应与上进气腔12和下进气腔13的内部连通,上进气腔12和下进气腔13相对远离灶膛1的一侧均设有一进气孔21。
此外,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灶膛1底部的炉桥17上设有一漏桥18,灶膛1的内部通过漏桥18与漏灰管19的一端连通,具体的,漏桥18为筛网,并且,灶膛1的顶部坡度与锅底弧面吻合。
进一步的,本实施例提供的具有圆台状集火结构的新型灶膛中,灶膛1的上部向外延伸有灶膛板20,灶膛板20的设计可有效用于搁置物品。
于上述技术方案基础上,更进一步的,可于灶膛1、上进气腔13和下进气腔14内安装热反射板,以防止燃烧产生的热量散失,并最大化的利用热量。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及保护范围,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应当能够意识到凡运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图示内容所作出的等同替换和显而易见的变化所得到的方案,均应当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晓晔,未经刘晓晔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17944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