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诱捕式灭蚊器有效
| 申请号: | 201720178731.4 | 申请日: | 2017-02-27 |
| 公开(公告)号: | CN206533973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0-03 |
| 发明(设计)人: | 黄科星;吴焜;郭怡佳;陈晓光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方医科大学 |
| 主分类号: | A01M1/02 | 分类号: | A01M1/02;A01M1/08 |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天河庐阳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44244 | 代理人: | 胡济元,胡昊 |
| 地址: | 510515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诱捕 灭蚊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捕捉或杀灭昆虫的装置。
背景技术
灭杀蚊虫对于改善人们生活质量,抑制疾病传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灭蚊的手段有很多种,主要可分为药物灭蚊和物理灭蚊两类;其中药物灭蚊手段(如蚊香、杀虫喷雾等)是利用各种药物对蚊虫的毒杀作用达到灭蚊的目的,这类手段具有起效快、效果好的优点;然而长期使用药物灭蚊会使蚊虫产生较强的耐药性,且会对人体产生轻微毒害;物理灭蚊主要以诱捕为主,然后通过如电击、风干等物理手段灭杀蚊虫,不会使蚊虫产生耐药性,安全环保。
授权公告号为CN 205624041U的实用新型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灭蚊器”,该灭蚊器是一种利用物理手段灭蚊的装置,主要包括底座和筒状的壳体,壳体固连在底座上,壳体下端固连有隔离网,壳体的上端固连有漏斗状的导流罩,且导流罩直径较小的端口朝下,导流罩上方的壳体上固连有荧光灯,隔离网下方设有风扇;该装置利用荧光灯产生的紫外线吸引蚊虫,当蚊虫飞至荧光灯附近时被风扇抽吸至导流罩下方的隔离网上风干灭杀。由于该装置依赖紫外线吸引蚊虫,而紫外线容易被遮挡,导致装置诱捕蚊虫的效率较低。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诱捕式灭蚊器,该诱捕式灭蚊器具有灭蚊效果好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诱捕式灭蚊器,该灭蚊器包括底座、筒体、顶盖、紫外灯、笼形支架、捕蚊网和风扇,其特征在于,
所述筒体由同轴设置的内筒和外筒构成;所述内筒由沿径向设置的辐板固定在外筒内,其上下两端缩进外筒内,且在内筒和外筒之间形成一环形空间;
所述内筒上端同轴设有一漏斗状的防逃逸罩,下端设有所述捕蚊网;
所述筒体的外筒下端固定在底座上,所述底座位于外筒内的上表面设有盛药盘;
所述风扇固定在内筒的下端,其扇叶的旋转中心与内筒轴线重合,且风扇的出风口朝下;
所述笼形支架固定在内筒的上方,其下部与内筒连通,上部伸至外筒上方,所述紫外灯设在笼形支架内;
所述顶盖固定在笼形支架上部。
本实用新型所述诱捕式灭蚊器的工作原理如下:
在底座的盛药盘内放入二氧化碳缓释剂,然后启动电源使紫外灯和风扇工作,二氧化碳缓释剂释放的二氧化碳被风扇鼓动的气流携带着经环形空间流动到外筒上端笼形支架附近,然后部分逸散出去,部分经内筒回流至风扇下方形成循环,如此往复可形成一个以笼形支架为中心二氧化碳浓度逐渐降低的环境,这样的环境十分接近人体周围环境,能有效吸引蚊虫;蚊虫被二氧化碳和紫外光吸引飞入笼形支架后被风扇抽吸至紧贴在捕蚊网上无法逃走,最后被风干杀死。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利用气体和紫外光共同吸引蚊虫,气体不易被遮挡而影响诱捕蚊虫的效果。
2、以笼形支架为中心模拟出一种十分接近人体附近的环境,对蚊虫吸引效果十分显著。
3、蚊虫被诱捕入由内筒、捕蚊网和防逃逸罩所围成的相对封闭的空间中,不易逃脱。
4、笼形支架周围二氧化碳浓度最高,浓度中心与紫外光源中心重合更有利于吸引蚊虫。
附图说明
图1~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诱捕式灭蚊器的一个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图1为主视图,图2为图1的A-A剖视图,图3为图2的B-B剖视图。
图4为图1~3所示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3所述实施例的分解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5,本例中的诱捕式灭蚊器包括顶盖1、笼形支架2、筒体3、底座4、紫外灯5、防逃逸罩6、捕蚊网10和风扇7;其中:
所述筒体3由两端敞开的内筒3-2和两端敞开的外筒3-1组成,所述内筒3-2同轴设在外筒3-1内部,并由沿径向设置在内筒3-2和外筒3-1之间的辐板3-3固定在外筒3-1内;所述内筒3-2长度小于外筒3-1,其上下两端缩进外筒3-1的上下端口以内,并在内筒3-2与外筒3-1之间形成一环形空间;
所述防逃逸罩6呈漏斗状,所述漏斗状的防逃逸罩6下端的漏斗口由上而下伸入所述内筒3-2内,上端的边缘支承于内筒3-2上端口的边缘;
所述捕蚊网10呈与内筒3-2的内壁相匹配的圆盘形,并由内筒3-2内壁向内径向延伸形成的翼缘承托在内筒3-2的下头;
所述筒体3的外筒3-1的下端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与底座4固定连接,所述底座4位于外筒3-1内的上表面设有一盛药盘4-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方医科大学,未经南方医科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17873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