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竖向钢筋安装的定位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175421.7 | 申请日: | 2017-02-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6591451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0-27 |
发明(设计)人: | 贺建龙;徐桂权;李超;宣世艳;刘志远;汪潇潇;吴春锋;曾运亚;刘铭;于秉伟;肖宝玉;于新鹏;丁千宁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建筑第六工程局有限公司;中建六局桥梁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F5/00 | 分类号: | E01F5/00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北洋有限责任专利代理事务所12201 | 代理人: | 王丽英 |
地址: | 300451 ***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竖向 钢筋 安装 定位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竖向钢筋的绑扎安装装置,尤其涉及用于市政、公路工程中的钢筋混凝土管廊、涵洞墙身工程中的竖向钢筋安装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市政、公路工程等基础设施建设也随之迅速发展,钢筋混凝土管廊、涵洞在市政、公路工程中大量应用。为避免马路“拉链”现象,市政工程中现全面采用钢筋混凝土管廊结构。公路顺利跨越溪流、水渠一般采用钢筋混凝土涵洞结构。然而管廊、涵洞墙身结构尺寸一般高度高,墙身竖向钢筋加工尺寸长度长,给竖向钢筋施工安装定位的准确性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为提高竖向钢筋安装位置的准确性,确保钢筋安装间距在容许误差范围之内,不影响结构受力的均布性及安全稳定性。目前,大多数混凝土构造物由于钢筋间距不均、间距过大,使其局部混凝土和钢筋不能同时受力抵抗外荷载作用。随着时间的推移及冻融恶劣环境的影响,导致混凝土出现裂纹、剥落等现象,给构造物的质量、安全埋下了隐患。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使竖向钢筋间距位置准确,满足设计图纸钢筋间距要求的定位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用于竖向钢筋安装的定位装置,包括左、右相对设置的两个能够上、下升降的升降架,在每一个所述的升降架的上部焊接有直角托架,在所述的直角托架的水平板上左、右间隔固定有两个限位卡,在所述的两个限位卡之间插有等边角钢和楔形塞块,所述的等边角钢的水平板支撑设置在直角托架的水平板上,在所述的等边角钢的水平板上沿等边角钢长度方向均匀间隔开有多个卡槽,在所述的等边角钢的水平板上设置有水准尺。
本定位装置制作简单,使用方便,有足够的刚度、强度。等边角钢上设置的等间距卡槽,有效的避免了竖向钢筋绑扎、安装接长施工时,出现的钢筋间距偏差过大对结构受力的均布性及稳定性造成的影响,从而确保了工程结构实体质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用于竖向钢筋安装的定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的装置中的等边角钢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所示的装置中的托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以详细描述。
如附图所示的一种用于竖向钢筋安装的定位装置,包括左、右相对设置的两个能够上、下升降的升降架2,在每一个所述的升降架2的上部焊接有直角托架3,在所述的直角托架3的水平板上左、右间隔固定有两个限位卡4,在所述的两个限位卡4之间插有等边角钢1和楔形塞块5,所述的等边角钢1的水平板支撑设置在直角托架3的水平板上,在所述的等边角钢1的水平板上沿等边角钢长度方向均匀间隔开有多个卡槽,在所述的等边角钢1的水平板上设置有水准尺。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的升降架2包括支撑底座,在所述的支撑底座上沿竖直方向焊接有下螺纹杆,所述的下螺纹杆的上部螺纹连接在一个直螺纹套筒的下部,在所述的直螺纹套筒的上部螺纹连接有上螺纹杆,所述的直角托架3焊接在上螺纹杆上。
本实用新型的定位装置的使用方法如下:
(1)将升降架安放在钢筋工程绑扎安装位置处。(2)上、下调节左、右两侧的升降架2,使焊接在升降架2上的左、右两侧的直角托架3大致处于同一水平高程位置上。(3)左、右调节升降架2,使放置在等边角钢1上的水准尺水准气泡居中。(4)等边角钢1与限位卡4之间的空隙采用楔形块5塞紧,使等边角钢1稳固不发生位移。(5)按等边角钢1中设置的卡槽位置,将钢筋穿入卡槽内,进行钢筋绑扎安装。(6)钢筋绑扎安装完成后,将定位装置水平移出竖向钢筋。(7)重复步骤1~6,直至所有待施工钢筋绑扎安装完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建筑第六工程局有限公司;中建六局桥梁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建筑第六工程局有限公司;中建六局桥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17542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