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骨科手术用钢丝紧固器有效
申请号: | 201720174992.9 | 申请日: | 2017-02-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7445024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05 |
发明(设计)人: | 蔡碰德;李超雄;林向全;潘伟坤;林勤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州市第二医院(福建省福州中西医结合医院;福州市职业病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B17/82 | 分类号: | A61B17/82 |
代理公司: | 福州市鼓楼区京华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12 | 代理人: | 林云娇 |
地址: | 350000 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外套筒 内套筒 侧向 本实用新型 钢丝紧固器 骨科手术 提拉装置 操作窗 封闭端 钢丝 操作空间 端部开口 螺纹连接 挂钩 开口端 紧固 内端 外端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骨科手术用钢丝紧固器,包括外套筒、内套筒以及钢丝提拉装置;所述外套筒的一端为封闭端,另一端为开口端;所述内套筒的内端套设在外套筒内并与外套筒通过螺纹连接,外端则设有端部开口和侧向操作窗;所述钢丝提拉装置设在内套筒内,一端固定连接在外套筒的封闭端,另一端设有一挂钩,且挂钩对应于所述侧向操作窗处。本实用新型操作简便、紧固有效、操作空间小且结构简单、成本低。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骨科手术用钢丝紧固器。
背景技术
在一些复杂的骨折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当中,骨折复位后为将移位的骨折块可靠固定常用钢丝进行捆扎,传统的方法是用止血钳钳夹钢丝两端后提拉进行缠绕。这种方法在操作过程中钢丝提拉为手术者操作力量难于准确控制容易松动,钢丝尾端容易在缠绕过程中损伤周围正常的组织,此外该方法需较大的操作空间,当手术暴露有限时常难于实施。因此需设计一种简易的,能够在较小空间对钢丝进行有效紧固的手术器械为众多骨科手术医师所盼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骨科手术用钢丝紧固器,操作简便、紧固有效、操作空间小且结构简单、成本低。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骨科手术用钢丝紧固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套筒、内套筒以及钢丝提拉装置;
所述外套筒的一端为封闭端,另一端为开口端;
所述内套筒的内端套设在外套筒内并与外套筒通过螺纹连接,外端则设有端部开口和侧向操作窗;
所述钢丝提拉装置穿设在内套筒内,一端固定连接在外套筒的封闭端,另一端设有一挂钩,且挂钩对应于所述侧向操作窗处。
进一步的,所述钢丝提拉装置包括一旋转杆和一挂钩部;所述挂钩部的一端设有一凹槽,另一端具有所述挂钩;所述旋转杆的一端固定连接在外套筒的封闭端,另一端可旋转地连接在挂钩部的凹槽内。
进一步的,所述挂钩由平板的边缘经弯折形成。
进一步的,所述挂钩的两侧还分别延设有一导片。
进一步的,所述外套筒的封闭端的外表面为圆弧面。
进一步的,所述内套筒的端部开口通过一T字形隔条分隔成两个导入口。
进一步的,所述内套筒的侧向操作窗占据内套筒圆周的一半面积。
进一步的,所述内套筒的外端的末尾处从内到外逐渐窄缩成锥形。
进一步的,所述内套筒的外端末尾两侧还分别设有一支脚。
进一步的,所述外套筒、内套筒以及钢丝提拉装置均为优质不锈钢所制。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的钢丝紧固器通过螺纹内外套筒旋转、提拉装置使钢丝紧固,较传统的通过人为提拉旋转紧固钢丝更为可靠、稳定。
2、本实用新型的钢丝紧固器使钢丝通过内套筒的端部开口的两个导入口打结,然后挂在钢丝提拉装置的挂钩上,操作方便;
3、本实用新型的钢丝紧固器还可通过旋整个转钢丝紧固器使两股钢丝缠绕形成钢丝结,从而克服传统方法因旋转缠绕钢丝打结时产生的损伤周围正常组织、划伤术者手指的风险。
4、本实用新型的钢丝紧固器内套筒远端紧缩设计,使操作在较为狭小的空间即可完成,便于精细操作,且两支脚的设计用于顶在患者骨骼上,利于加压。
5、本实用新型的钢丝紧固器设计简单,操作灵活,有利于后期在临床中广泛推广。
附图说明
下面参照附图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州市第二医院(福建省福州中西医结合医院、福州市职业病医院),未经福州市第二医院(福建省福州中西医结合医院、福州市职业病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17499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腰椎经关节螺钉连接器
- 下一篇:一种植骨打压器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