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改进的苗族芦笙有效
申请号: | 201720174036.0 | 申请日: | 2017-02-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6471111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05 |
发明(设计)人: | 熊开义 | 申请(专利权)人: | 熊开义 |
主分类号: | G10D7/00 | 分类号: | G10D7/00;G10D9/00 |
代理公司: | 红河州专利事务所53102 | 代理人: | 朱跃平 |
地址: | 661200 云南省红***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改进 苗族 芦笙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民间传统乐器,具体是一种改进的苗族芦笙。俗名或者商品名为更的孔苗族芦笙。
背景技术
芦笙是一种古老的管乐,在西部苗族民间所常的民间乐器,目前主要常用和最喜爱的主要是民间乐器苗族芦笙,其次是苗族巴乌,直笛,破口箫,口弦,随着时代进步的飞速发展, 新时代的苖族男女青年大多数已经不理会苗族祖先几千年所遗传下来的古朴灿烂文化,学习民间制作传统苗族乐器的人越耒越少,老年化的苗族传统乐器制作者的流逝,這此民间乐器的传承将命临濒危灭运。芦笙是苗族人民千百年耒所喜爱的苗族吹管乐器之一,它与苖族人民的生活生产与生存有着息息相关的情由,在丧葬中用来吹奏的乐曲表示对死去的亲人的沉痛哀悼和思念。在生活生产娱乐中吹奏芦笙表示内心的理想和追求,激发苗族人民奋发向上的精神。
苗族民间对芦笙的制作千百年来都用古老的手工艺制作,结构欠合理,特别是发音的簧片制作滞后,加之使用传统材料的制约,制作的芦笙发声闷沉,音量徵弱,一直是一个有待于解决的技术难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有别于苗族传统芦笙管乐的改进的苗族芦笙,使之演奏声音宏亮,清脆浑厚,富有表现力,更能激发人们奋发向上的精神,以此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这种改进的苗族芦笙,它由声斗和声管组成,每个声管上均有避音孔,其特征在于所述声斗为一个椭圆形腔斗,前端连接有一个锥形管的斗颈,后端连接有喇叭形斗尾,声管穿插于声斗中,每个声管穿入声斗的部分装有发声簧片,声管内簧片下方有塞子封堵,所述声管是自下而上依次阶梯式变粗的圆管,最上一节粗管上开有扩音孔。
所述斗颈接有吹咀,吹咀可以更换。
所述斗尾装有排液塞,以便声斗内积液时打开排液塞倾倒。
所述声管向斗颈一侧有一定弯曲度,各声管间有绑带捆绑,以增加稳定性。
所述声管有六根,分别是音1声管、音2声管、音3声管、音5声管、低音5声管和低音6声管,其中5音声管最短,自下而上有依次变粗的三节管组成;其余五管均为自下而上依次变粗的四节管,长度按音3声管、音2声管、音1声管、低音6声管和低音5音声管的顺序依次变长。
各声管上的簧片卡装在管壁的开口处,簧片的振荡舌为梯形,舌尖朝下。
所述簧片用20-40微米厚的铜片制作,振荡舌用激光切割而成,振荡舌与簧片保持在同一平面内。
所述声管的管壁厚度为1-2毫米,用塑料或者金属材料做成。
声斗、斗颈和斗尾由对称面分成两部分,分别挖出空腔,然后对合胶结或绑箍而成。
声斗用木材做成。
本实用新型一改传统芦笙的声管和簧片结构上的弱点,采用阶梯式阶梯式变径组合结构,以及扩音孔等手段,使得这种改进的苗族芦笙簧片振荡舌振荡发出的声音在声斗及声管内层层振荡扩大,具有演奏声音宏亮,清脆浑厚,富有表现力,更加激发人们奋发向上精神的特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2是后视图。
图3是左视图。
图4是各声管分离出来排刑一起的主视图。
图5是簧片主视图。
图6是簧片与声管集成主视图(局部剖视)。
图7是簧片与声管集成俯视图(局部剖视)。
图1-7中,各零部件的标号如下:
1-吹咀;2-斗颈;3-声斗;4-音5声管;5-音2声管;6-音3声管;7-音1声管;8-低音5音声管;9-低音6音声管;10-扩音孔;11-绑带;12-避音孔;13-斗尾;14-排液塞;15-簧片;16-振荡舌;17塞子。
图1-7中,标号为12的避音孔代表各声管上的避音孔;标号为10的扩音孔代表各声管上的扩音孔;标号为11的绑带代表裹绑声管以及声斗的绑带;标号为15的簧片代表各声管上的安装的簧片,标号为16的振荡舌代表各簧片上的振荡舌。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例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
如图1-7所示,声斗3为一个随圆形的腔斗,最粗处外直径约65mm,腔壁厚约3-5mm,长约140mm,斗颈2的长度约400mm,斗尾13长约60mm。
声斗、斗颈和斗尾三段用杉木做成,按轴向的对称面分成对称的两部分制作,分别掏空后合拢胶结成完整腔室再用绑带11等箍紧。
吹咀1和排液塞14按常规制作配制。
声斗上钻六个孔,以安装相应的六根声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熊开义,未经熊开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17403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岸桥高压开关柜远程控制系统
- 下一篇:一种烟雾火灾报警器迷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