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光催化反应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720173939.7 | 申请日: | 2017-02-27 |
| 公开(公告)号: | CN206483340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12 |
| 发明(设计)人: | 闫龙;杜美美;王玉飞;李健;王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榆林学院;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华北油田分公司 |
| 主分类号: | B01D53/86 | 分类号: | B01D53/86;B01D53/74 |
| 代理公司: | 温州市品创专利商标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33247 | 代理人: | 程春生 |
| 地址: | 719000 陕西省***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光催化 反应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催化装置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光催化反应装置。
背景技术
当今或在今后相当长时间内,人们会对光催化降解技术备受关注,因为该技术操作简便、成本低廉、不形成二次污染。光催化剂以TiO2为主,具有廉价、无毒、稳定、可重复使用等特性。然而,由于光催化剂的固定或者回收方面的技术难以掌控,其在降解污水或空气中的有机物的应用尚不普及。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光催化反应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光催化反应装置,反应仓、光催化载体、活性炭吸附装置、负离子发生装置以及空气循环泵,所述反应仓采用横截面为梯形的结构,在所述反应仓的两端设置有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进风口设置在所述反应仓的底端,所述出风口设置在所述反应仓的顶端,所述进风口大于所述出风口,所述光催化载体均匀的设置在所述反应仓的内部,所述活性炭吸附装置和所述负离子发生装置依次设置在所述反应仓的内部,所述空气循环泵设置在所述反应仓的外侧,且通过管路与所述进风口相连;
所述光催化载体包括支架、旋转轴、旋转座、紫外光灯、冷却装置、正极导线、负极导线以及催化载体,所述支架采用圆形结构,所述旋转轴贯穿所述支架的圆心,且与所述旋转座相连,在所述旋转座内设置有驱动电机,所述旋转座设置在所述反应仓的内壁上,所述紫外光灯均匀的设置在所述旋转轴的外侧,在所述紫外光灯与所述旋转轴之间设置有所述冷却装置,所述催化载体均匀的设置在所述紫外光灯的外侧,所述正极导线设置在所述紫外光灯与所述催化载体之间,所述负极导线设置在所述紫外光灯和所述冷却装置之间。
所述冷却装置包括安装板、温度传感器、循环泵、冷却盘管以及进水阀,在所述紫外光灯与所述旋转轴之间设置有所述安装板,在所述安装板上设置有水冷槽,所述冷却盘管设置在所述水冷槽内,所述温度传感器设置在所述紫外光灯上,所述冷却盘管一端通过所述进水阀与所述循环泵相连,所述温度传感器用于监测所述紫外光灯的实时温度,所述温度传感器的输出端与所述进水阀电源开关相连。
所述光催化载体的数量为至少两个。
所述活性炭吸附装置设置在所述出风口处。
所述负离子发生装置设置在在所述出风口处,且所述负离子发生装置设置在所述活性炭吸附装置的外侧。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反应仓设置为进口大,出口小的结构,使得进入反应仓内的气体在反应仓内停留的时间相对长一些,从而使得气体能够更加充分的与光催化载体接触,发生光催化反应,提高催化效率;在出风口处设置有活性炭吸附装置,通过活性炭的吸附作用能够将未发生催化反应的有机污染物进行吸收,同时还能吸收空气中的细小颗粒以及其他杂质;负离子发生装置的设置则是为了增加出风口排出的空气中负离子的数量,提高空气质量;将催化载体设置在距离紫外光灯不远处,这样使得紫外光灯对于二氧化钛的催化效果更好,从而避免了由于催化载体距离紫外光灯较远而导致的紫外光需要穿透较厚较多的待催化物质后再激发二氧化钛表面产生光电子,导致光电子产生较少,从而影响光催化效率;在紫外线灯的两侧设置有正极导线和负极导线则是为了通过正负极导线的作用产生诱导电场,从而诱导光电子定向移动,再次提高光催化的催化效率;在紫外线灯的外侧设置有温度传感器,通过温度传感器的作用能够监控紫外线灯的温度,当其温度过高时,控制开启进水阀,从而通过冷却盘管对紫外线灯进行有效地冷却,有效延长紫外线灯的使用寿命;设置有旋转轴,通过驱动电机,驱动旋转轴进行旋转,从而使得装置内与装置外的待催化物质能够自由的交换,提高待催化物质的流动性,以期达到最优的催化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冷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为反应仓,2为活性炭吸附装置,3为负离子发生装置,4为空气循环泵,5为支架,6为旋转轴,7为旋转座,8为驱动电机,9为紫外光灯,10为正极导线,11为负极导线,12为催化载体,13为冷却装置,14为安装板,15为温度传感器,16为冷却盘管,17为进水阀,18为水冷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榆林学院;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华北油田分公司,未经榆林学院;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华北油田分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17393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生物质锅炉的烟气低温脱硝系统
- 下一篇:一种SCR催化剂模块框架结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