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厨房漏气检测报警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20172440.4 | 申请日: | 2017-02-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6489692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12 |
发明(设计)人: | 翟爽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
主分类号: | G08B21/16 | 分类号: | G08B21/16 |
代理公司: | 成都君合集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51228 | 代理人: | 邹新华 |
地址: | 618000 ***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厨房 漏气 检测 报警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动检测和控制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厨房漏气检测报警系统。
背景技术
现实生活中,厨房做饭大多使用燃气灶,可燃气体选用天然气或煤气,天然气中甲烷本身无毒,但硫化氢对人体有毒害作用,当空气中硫化氢浓度达到 0.02 克/立方米时,就可引起暂时的轻度中毒,出现恶心、头昏、头痛、疲倦等症状。空气中甲烷含量达到 10%以上时,氧的含量就相对减少,使人出现虚弱、眩晕等缺氧症状。天然气是易燃气体,稍不留心,就会有着火爆炸的危险。煤气的主要成分是一氧化碳,一氧化碳没有颜色,也没有气味,被人吸入后,透过肺泡进入血液,抢先和负责输送氧气的红血球里的血红蛋白结合。一氧化碳和血红蛋白结合的能力比氧气强二三百倍,它抓住了血红蛋白就紧紧抱住不放,使血红蛋白丧失了和氧结合的能力。人断绝了氧气的供应,就会头晕心慌,昏迷不醒, 甚至死亡。燃烧天然气时,通风不良也可发生中毒,天然气在燃烧的过程中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氧的含量相对减少。在氧气不足的条件下,天然气中的甲烷燃烧不完全,便可产生一定量的一氧化碳。一氧化碳可使人体严重缺氧,窒息中毒。现实生活中,发生泄漏时,通过达到一定的浓度才能被感知,而这时已经给人造成不适,当家里没人时,由于不能及时发现,当气体浓度达到爆炸限度时,在开灯瞬间产生电火花或者有明火出现,将会引发爆炸,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带来了损害。现有技术中也有一些自动检测和报警装置,通常采用传感器检测电路和控制器控制继电器开启换气扇,同时启动报警器,当可燃气体的浓度达到爆炸限度时,在继电器闭合瞬间产生的电火花容易引发爆炸。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厨房漏气检测报警系统,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可燃气体浓度到达爆炸限度时,在继电器闭合瞬间产生电火花容易引发爆炸的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厨房漏气检测报警系统,包括控制器,与控制器连接的数据存储器、GSM通信模块、执行模块、报警器和用于火灾检测、可燃气体浓度检测和CO2浓度检测的探测器,所述执行模块包括燃气阀门控制电路、排气扇控制电路、喷水装置控制电路和抽油烟机控制电路,所述燃气阀门控制电路包括电动球阀、交流电源和第一固态继电器SSR1,所述电动球阀串联交流电源后,与第一固态继电器SSR1的负载端连接。
为了在气体泄漏时,能够自动的开启排气扇,将泄漏的气体稀释,所述排气扇控制电路包括排气扇、交流电源、开关K1和第二固态继电器SSR2,所述第二固态继电器SSR2的1脚串联电阻R2后与直流电源连接,2脚连接控制器,第二固态继电器SSR2的3脚依次连接排气扇、交流电源和第二固态继电器SSR2的4脚,所述排气扇还与交流电源、开关K1串联。
为了区分火灾和正常使用燃气灶时产生的火焰,所述探测器包括与控制器的输入输出端口连接的用于火灾检测的火焰传感器和用于可燃气体浓度检测的天然气传感器、CO气体传感器和用于检测CO2浓度的红外CO2 传感器。
为了增大检测CO2的浓度范围,所述红外CO2 传感器的输出信号连接信息处理电路,所述信息处理电路包括滤波电路和放大电路,所述滤波电路由电阻R3、电阻R4、电阻R5、电阻R6、电容C1、电容C1和运算放大器OP1组成,所述电阻R3的第一端与红外CO2 传感器的信号输入端连接,电阻R3的第二端与电阻R5的第一端、电容C1的第一端连接,电阻R5的第二端连接运算放大器OP2的正向输入端和电容C2的第一端,电容C2的第二端接地,电容C1的第二端与电阻R6的第一端和运算放大器OP1的输出端连接,电阻R6的第二端与运算放大器OP1的反向输入端和电阻R4的第一端连接,电阻R4的第二端接地。
为了将检测的CO2的浓度信号放大,所述放大电路由运算放大器OP2、电阻R7、电阻R8和电容C4组成,所述运算放大器OP2的正向输入端连接运算放大器OP1的输出端,运算放大器OP2的正向输入端串联电阻R7后与地连接,运算放大器OP2的输出端连接电容C3的第一端,电容C3的第二端连接电路R8的第一端,电路R8的第二端接地。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及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未经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17244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