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铝合金型材防撞吸能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720170427.5 | 申请日: | 2017-02-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6598806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0-31 |
发明(设计)人: | 田贵;陈春龙;陈志恒;张之好;黄艳灵;汪万松;李红艳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新能源商用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R19/18 | 分类号: | B60R19/18 |
代理公司: | 上海波拓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31264 | 代理人: | 孙燕娟 |
地址: | 310051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铝合金 型材防撞吸能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技术领域,且特别涉及一种铝合金型材防撞吸能结构。
背景技术
在汽车设计开发中,耐撞性设计一直是汽车设计的一个重点,直接关系到乘驾人员在碰撞事故中的生命安全。汽车前端的防撞梁和吸能盒结构是主要的吸能部件,在发生碰撞时,防撞梁和吸能盒的吸能能力很大程度上决定汽车的耐撞性好坏。
目前常见的汽车防撞梁和吸能盒多用钢材料,通过板材冲压焊接等工艺加工制造。但钢材重量大,在碰撞中对行人和乘驾人员的保护有限,板材的冲压模具的成本费用很高,一般都在一百万到两百万之间,而且焊接工艺会影响材料的性能,使得材料会出现一定程度的不确定性,降低了车身的制造精度。
另外一种汽车防撞梁和吸能盒是铝合金材料和钢材或者其他材料相互混搭的结构设计,在保证防撞吸能功能的情况下,一定程度的降低了结构的重量,达到轻量化的要求。但由于材料不同,连接大部分采用螺栓连接,轻量化不明显,只能部分减轻车身重量,还有很大的改进空间,而且连接区域的性能会受到影响,吸能防撞能力也会出现不确定性。
此外,目前也有车辆用铝合金材料制作防撞梁与吸能盒,其采用的是铝合金冲压板材,虽实现了车身的轻量化,但是其制造模具费用很高,制造多种车身零件时花费较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能减轻车身重量,实现车身轻量化且能降低模具费用的铝合金型材防撞吸能结构。
为达上述优点,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铝合金型材防撞吸能结构,其包括防撞梁、两个吸能盒以及两个吸能盒安装板,两个吸能盒分别安装于防撞梁的两侧,两个吸能盒安装板分别安装于两个吸能盒的远离防撞梁的一端,防撞梁、两个吸能盒以及两个吸能盒安装板均为挤压成型的铝合金型材。
进一步地,两个吸能盒分别通过铆接、螺栓或螺钉连接而安装于防撞梁。
进一步地,两个吸能盒安装板分别粘接于两个吸能盒的远离防撞梁的一端。
进一步地,两个吸能盒安装板通过铆接、螺栓或螺钉连接而预定位于吸能盒安装板,再通过粘接而安装于两个吸能盒。
进一步地,吸能盒包括位于上端的第一腔体、位于下端的第二腔体以及位于中部的本体部,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向着靠近防撞梁的一侧凸伸出一定距离,从而与本体部形成一供防撞梁插入的凹槽。
进一步地,在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设有第一铆钉孔,在防撞梁的上下两端设有与第一铆钉孔相对应的第二铆钉孔,铆钉穿过第一铆钉孔和第二铆钉孔而将吸能盒安装于防撞梁。
进一步地,本体部包括第三腔体和第四腔体。
进一步地,吸能盒安装板包括一平板,在平板上向着防撞梁的方向凸伸有若干个凸板,吸能盒的远离防撞梁的一侧设有与凸板相对应的支撑板,相邻的支撑板之间形成凹口,凸板上涂有粘接剂,凸板通过粘接剂粘接固定于支撑板。
进一步地,凸板上设有第三铆钉孔,吸能盒上设有与第三铆钉孔相对应的第四铆钉孔,铆钉穿过第三铆钉孔和第四铆钉孔而将吸能盒安装板预定位于吸能盒。
综上,由于本实用新型的铝合金型材防撞吸能结构为全铝合金型材,其性能好,能减轻车身重量,实现车身轻量化且能降低模具费用。由于两个吸能盒分别通过铆接、螺栓或螺钉连接而安装于防撞梁,两个吸能盒安装板分别粘接于两个吸能盒的远离防撞梁的一端,因此,相对于以往的焊接连接,其不破坏零部件的原始性能。而防撞梁和吸能盒均为多腔体铝合金结构,这样变形充分,可以更好的均匀吸收碰撞能量,增强碰撞中的吸能作用,从而保护行人、乘驾人员以及车辆。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铝合金型材防撞吸能结构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铝合金型材防撞吸能结构的分解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的铝合金型材防撞吸能结构的防撞梁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所示的铝合金型材防撞吸能结构的吸能盒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所示的铝合金型材防撞吸能结构的吸能盒的从另一个角度看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1所示的铝合金型材防撞吸能结构的吸能盒安装板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新能源商用车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新能源商用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17042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汽车用铝合金防撞横梁
- 下一篇:一种后保险杠安装撑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