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分布式建筑立面光伏一体化发电储电集成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20168963.1 | 申请日: | 2017-02-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6673870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24 |
发明(设计)人: | 马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马平 |
主分类号: | H02S10/20 | 分类号: | H02S10/20;H02S20/32;H02S30/10;H02S40/36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32204 | 代理人: | 柏尚春 |
地址: | 223932 江苏省宿迁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分布式 建筑 立面光伏 一体化 发电 集成 系统 | ||
1.一种分布式建筑立面光伏一体化发电储电集成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太阳能电池发电装置、智能化机械升降控制装置和发电储电电能管理系统,所述太阳能电池发电装置由单行横向长条形电池板通过外部连接线串联成百叶式结构;所述智能化机械升降控制装置包括固定太阳能电池发电装置的整体外围固定框架、控制太阳能电池板升降的升降组件、控制太阳能电池板随日光运动仰角微调的调角组件,所有升降组件和调角组件都内嵌在整体外围框架的结构内;所述发电储电电能管理系统对外通过WiFi实现与手机和互联网电脑的信息交互,对内响应用户对系统的升降、调角操作,以及电能的计算调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布式建筑立面光伏一体化发电储电集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板采用双玻璃光伏组件,由两片光面超白钢化玻璃中间用PVB胶片复合太阳能电池片复合而成,电池片之间在复合之前由导线焊接串联,汇集引线端形成整体构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分布式建筑立面光伏一体化发电储电集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片/板通过光伏专用双层交联聚乙烯浸锡铜线串联。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分布式建筑立面光伏一体化发电储电集成系统,其特征在于,每条所述单行横向长条形电池板两端设有T形夹具,所述T形夹具包括方管、圆管、转角齿轮,所述方管为卡槽结构,包括夹住电池板左右两端的两个夹片和连接夹片的挡片;所述圆管设置在挡片的中部,用于导出串联电池片的引线端,在圆管的外侧出口由专用连接线将电池板并联;所述转角齿轮套在圆管的外端,与调角组件吻合,带动电池板转角。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布式建筑立面光伏一体化发电储电集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整体外围固定框架包括左、右两个中空立柱,以及两组连接中空立柱的顶横栏和底横栏,每个中空立柱的内部设置两个隔离舱,分别为位于内侧用于设置升降组件的电池板升降舱和位于外侧用于设置调角组件的电池板仰角微调舱,整体外围固定框架还内嵌用于防护太阳能电池板发电装置的玻璃窗框。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分布式建筑立面光伏一体化发电储电集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组件包括步进电机、软质升降带、硬质金属活动连杆和夹具套管,所述升降电机固定在电池板升降舱顶部;所述软质升降带一端连接电机转轴上,另一端连接最上面一条电池板的夹具套管;所述夹具套管套在T形夹具转角齿轮与挡片之间的圆管段,夹具套管的内直径与电池板T形夹具的圆管外径相吻合;所述硬质金属活动连杆两端固定在相邻夹具套管上并联电池板;升降电机的转轴通过软质升降带连接最上层的电池板,卷起或释放软质升降带将拉动硬质金属活动连杆上下,从而带动太阳能电池板的升降运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分布式建筑立面光伏一体化发电储电集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夹具套管的内径为环形波状,使得其与电池板T形夹具的圆管之间存有一定的咬合度。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分布式建筑立面光伏一体化发电储电集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组为硬质金属活动连杆,包括两块金属薄片和三组铰链,所述两块金属薄片一端通过铰链相互连接,另一端通过铰链与夹具套管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马平,未经马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168963.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远程电机控制系统
- 下一篇:一种太阳能板安装支架的锁紧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