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气动式爆破曲针型安全泄压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167035.3 | 申请日: | 2017-02-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6478271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08 |
发明(设计)人: | 刘世俊;甘泉;沈佳铭;刘恿孙;张磊;樊帆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齐耀热能工程有限公司;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一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F16K17/02 | 分类号: | F16K17/02;F16K31/72;F16K37/00 |
代理公司: | 上海华祺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31247 | 代理人: | 刘卫宇 |
地址: | 201108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气动式 爆破 曲针型 安全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安全泄压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常用的安全泄压装置有爆破片和弹簧式安全阀,这些泄压装置价格低廉且应用广泛,但是普遍存在以下缺点:1、使用效率低,安装维修费时费力;2、精度差,通常控制精度在±10%以上;3、拆换不方便,当更换零件时需要系统停止工作,造成停工损失;4、抗疲劳性差,由于不具备抗疲劳的性能,阀门往往提前失效,无法正常工作。由于以上缺点,这些安全泄压装置不能够很好地满足市场的需求。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通过爆破针的弯曲变形实现快速泄压的气动式爆破曲针型安全泄压装置,其结构简单,制造和维护成本低,且泄放精度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气动式爆破曲针型安全泄压装置,包括蝶阀和用于驱动蝶阀启闭的气动执行器;蝶阀具有介质气体入口,其中,气动式爆破曲针型安全泄压装置还包括爆破针组件,爆破针组件包括气缸、气动阀、爆破针、第一针座、第二针座和针筒;气缸包括缸体和活塞;活塞将缸体分隔为彼此密封的第一工作腔和第二工作腔,第一工作腔通过取压管道与蝶阀的介质气体入口连通;气动阀的进气口与气源连通,气动阀的第一出气口通过第一压力管道与气动执行器的第一接口连通,气动阀的第二出气口通过第二压力管道与气动执行器的第二接口连通;气动阀包括阀体和阀芯;阀体的一端与缸体连接,阀体的另一端与针筒连接;阀芯的一端伸入第二工作腔内,并与活塞相连;阀芯的另一端与第一针座相连;阀芯可由第一位置移动到第二位置,在阀芯处于第一位置时,气动执行器控制蝶阀关闭,在阀芯处于第二位置时,气动执行器控制蝶阀开启;第二针座与第一针座相对设置,并固定于针筒;爆破针的两端分别与第一针座和第二针座相连。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以下优点和特点:
1、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气动式爆破曲针型安全泄压装置将作用在气缸活塞上的介质气体压力通过气动阀的阀芯传导到爆破针上,当达到设定的压力值时,爆破针会发生失稳变形,使得阀芯迅速移动,从而切换气动阀中的通路,气动执行器得以迅速打开蝶阀,从而实现了高压介质气体的迅速泄放,该气动式爆破曲针型安全泄压装置的整体结构简单紧凑;
2、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气动式爆破曲针型安全泄压装泄放精度较高,通常在±5%以内,而且在泄压过程中不会产生碎片,是否发生泄压也易于判断;
3、爆破针不直接与工作介质接触,不受管道内压力循环变化影响,也不受工作介质的温度和腐蚀性的影响,不需要定期维护的成本;在爆破泄压后,只需更换爆破针就可实现复位,停工成本低。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气动式爆破曲针型安全泄压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爆破针组件的剖面示意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爆破针在稳定状态时的示意图。
图4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爆破针在弯曲状态时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请参阅图1。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一种气动式爆破曲针型安全泄压装置,包括蝶阀1、气动执行器2以及爆破针组件3。
蝶阀1具有介质气体入口11。在本实施例中,蝶阀1为三偏心蝶阀。三偏心蝶阀的阀板和阀座通过偏心抛物线形密封面实现紧密密封,同时,阀板由于偏心的缘故往前推,增加了一个关闭的扭矩加强密封。
气动执行器2用于驱动蝶阀1开启和关闭。气动执行器可采用齿轮齿条式气动执行器,但不限于此。
请结合图2所示。爆破针组件3包括气缸31、气动阀32、爆破针33、第一针座34、第二针座35和针筒36。
气缸31包括缸体311和活塞312。活塞312将缸体311分隔为彼此密封的第一工作腔313和第二工作腔314,第一工作腔313通过取压管道50与蝶阀1的介质气体入口11连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齐耀热能工程有限公司;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一研究所,未经上海齐耀热能工程有限公司;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一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16703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同步伸缩变形式轮履腿复合行走装置
- 下一篇:水力控制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