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落渣管膨胀节有效
申请号: | 201720165385.6 | 申请日: | 2017-02-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6478368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08 |
发明(设计)人: | 游明江;刘晓;许向阳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三联管道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L51/02 | 分类号: | F16L51/02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建联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004 | 代理人: | 宋元松,朱丽岩 |
地址: | 401220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落渣管 膨胀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补偿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落渣管膨胀节。
背景技术
热电厂锅炉排出的炉渣一般通过金属排渣管输出。由于高温的炉渣导致排渣管受热,排渣管在轴向及径向产生较大位移;锅炉在启动和停止时,也会引起排渣管产生较大的轴向位移;这些位移都会造成排渣管与落渣管不能定位安装。
现有技术中,采用浮动连接结构实现排渣管与落渣管的柔性对接,保证高温炉渣的有序排出。浮动连接结构需要预留足够大的空间,才能满足排渣管与落渣管的柔性对接。然而,大的预留空间会影响柔性连接结构的密封性能,炉渣排出带来的粉尘会通过预留间隙逃逸,影响工作环境,不利于职业健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落渣管膨胀节,其应用在热电厂锅炉上,其结构合理,吸收位移能力强,能够吸收落渣管的轴向及径向位移,有效消除落渣管的内应力,保证排渣管路的密封性,保证热电厂锅炉安全运行。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落渣管膨胀节,设置在直接管与锥形接管之间,包括出端环板,进端环板,波纹管,保温层及压环。
压环的一端焊接在端部环板或进端环板上,压环的另一端焊接在波纹管上;直接管从进端环板的中部通孔中穿入、从出端环板的中部通孔中穿出,锥形接管从出端环板的中部通孔中穿入,直接管与锥形接管形成落渣腔;保温层设置在波纹管与直接管或锥形接管形成的补偿腔内;落渣管膨胀节还包括浮动挡环及若干导向块,浮动挡环、导向块设置在补偿腔内;浮动挡环设置在锥形接管的上端,导向块设置在浮动挡环的下部。
进一步地,所述浮动挡环的内径与直接管的外径配合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锥形接管由挡板、直筒段及锥形段组成,挡板焊接在直筒段的上部,锥形段焊接在直筒段的下部。
进一步地,所述导向块为L型,其沿直接管的中心轴均布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挡板设置在浮动挡环与导向块形成的空间内。
进一步地,所述落渣管膨胀节还包括连接环,其焊接在相邻波纹管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落渣管膨胀节还包括撑耳及拉杆,撑耳均匀焊接在直接管及锥形接管上,拉杆安装在对应的撑耳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保温层为硅酸铝纤维毡。
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落渣管膨胀节应用在热电厂锅炉上,其结构合理,吸收位移能力强,能够吸收落渣管的轴向及径向位移,有效消除落渣管的内应力,保证热电厂锅炉安全运行。
附图说明
通过结合以下附图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将变得更清楚和更容易理解,这些附图只是示意性的,并不限制本实用新型,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局部放大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之锥形接管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如下:
1.直接管;2.波纹管;3.浮动挡环;4.锥形接管;4-1.挡板;4-2.直筒段;4-3.锥形段;5.出端环板;6.进端环板;7.保温层;8.连接环;9.拉杆;10.螺母;11.压环;12.撑耳;13.导向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落渣管膨胀节进行详细说明。
在此记载的实施例为本实用新型的特定的具体实施方式,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均是解释性和示例性的,不应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及本实用新型范围的限制。除在此记载的实施例外,本领域技术人员还能够基于本申请权利要求书和说明书所公开的内容采用显而易见的其它技术方案,这些技术方案包括采用对在此记载的实施例的做出任何显而易见的替换和修改的技术方案。
本说明书的附图为示意图,辅助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构思,示意性地表示各部分的形状及其相互关系。请注意,为了便于清楚地表现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各部件的结构,相同的参考标记用于表示相同的部分。
一种落渣管膨胀节,设置在直接管1与锥形接管4之间。图1是其结构示意图,其包括出端环板5,进端环板6,波纹管2,保温层7及压环11。
压环11的一端焊接在端部环板5或进端环板6上,压环11的另一端焊接在波纹管2上;直接管1从进端环板6的中部通孔中穿入、从出端环板5的中部通孔中穿出,锥形接管4从出端环板5的中部通孔中穿入,直接管1与锥形接管4形成落渣腔;保温层7设置在波纹管2与直接管1或锥形接管4形成的补偿腔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三联管道设备有限公司,未经重庆三联管道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16538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前后轮布置的电动平衡车
- 下一篇:一种轴向膨胀节